2025年8月,在西宁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暨实验教学『数字化』创新发展研讨会”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会议中,滕利荣教授分享了《AI+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本地智能体的构建与实施》的专题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路与实践经验。
滕教授从智能体建设的背景、框架途径、资源赋能及初步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他提出的“AI+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本地数智平台建设框架”,充分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与AI数字平台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参考。
在滕教授的介绍中,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高度仿真实验环境,支持学生在虚拟空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尤其适合高风险、高成本的实验项目。这种虚拟实验系统不仅模拟实验设备与材料,还能还原真实实验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AI数字导师系统的引入则为学生提供了智能化指导,实时监控学生操作并及时给出纠正建议。通过智能调整实验难度与内容,AI系统不仅平衡了学习的挑战性与可行性,还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支持。
滕教授团队创新设计的“虚拟操作-智能评价-真实实验”三段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在虚拟环境中熟悉实验流程的机会,之后通过AI系统的评价指导,最后在真实实验室完成实操。这种模式大幅降低了实验耗材浪费,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
在实践成效方面,虚拟实验环境允许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实操能力,降低实验成本与风险。这种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还借助虚拟教研室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滕教授指出,尽管智能体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挑战与机遇。未来,他计划将智能体应用范围从高等教育扩展至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及基础教育,构建全覆盖的AI+生物教育生态。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教育理念的更新,AI与虚拟仿真融合的生物实验教学智能体将不断完善,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生物学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