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量子点(2–6 nm)
2–6 nm 尺寸的硅量子点处于强烈量子限域区间,其能隙明显增宽,通常表现出可调控的可见光至近红外发光特性。该尺寸范围的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并且因其尺寸接近生物大分子的尺度,易在细胞环境中分散和作用。
化学性质方面,表面易含有硅氧化层或未饱和键,通常通过氢钝化、硅烷化或有机分子修饰来提高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激光烧蚀、化学刻蚀、溶胶-凝胶法和高温还原等。
应用上,2–6 nm Si QDs 常用于荧光成像、药物载体和传感器,尤其在体内成像中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和低毒性优势。
二、硅量子点(2–5 nm)
2–5 nm 的硅量子点比 2–6 nm 范围更小,更接近硅的波尔半径(约4.9 nm),量子限域效应更强烈,表现出显著的蓝移光致发光特性。其化学性质表现为高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活性,因而易于功能化修饰,如接枝氨基、羧基、PEG链或生物分子以增强分散性和稳定性。
制备方法通常采用硅烷前驱体热解、微乳液法或等离子体合成。应用方面,小尺寸Si QDs 在单分子探针、DNA🧬检测、细胞内示踪以及光敏剂载体方面表现突出,并因其尺寸小于肾小球滤过阈值(约5.5 nm),有利于通过肾脏代谢,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三、硅量子点(1–100 nm)
1–100 nm 范围的硅量子点是一个宽泛区间,其中小于10 nm的颗粒表现出强量子效应,而大于50 nm 的颗粒逐渐表现出类块体硅的性质。其化学性质随着尺寸的增大逐渐接近『半导体』硅材料,光学带隙可调,表面修饰和功能化依然是核心。
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溶胶-凝胶、热分解)以及自上而下的刻蚀(电化学腐蚀、球磨)。应用领域涵盖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光学传感器、药物递送体系及生物成像,因其尺寸可调,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应用场景。
四、硅量子点(1 μm)
尺寸达到 1 μm 的硅颗粒通常已超出量子点范畴,更接近纳米硅或微米硅颗粒,其量子限域效应基本消失,但仍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可修饰性。化学性质方面,这类微米级颗粒表现为较强的光散射和热稳定性,且表面可进行氧化或功能分子包覆以改善分散性。
制备方法包括机械球磨、高温气相沉积以及微乳液聚集。应用上,1 μm 硅颗粒多用于药物缓释载体、吸附剂以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而在生物成像或光电应用中则较少使用。
五、硅量子点(5 μm)
5 μm 级别的硅颗粒已经完全超出量子点范围,属于微米硅颗粒范畴。此类颗粒不具备明显的量子效应,而更注重表面结构与孔隙调控。化学性质表现为较大的体积和优良的机械稳定性,同时可通过表面多孔化或修饰提高其化学反应性。制备方法包括微米硅粉的机械研磨、气相合成和模板法制备。
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能量存储(锂电池、超级电容)、催化剂载体、吸附材料以及部分药物缓释体系。其在光电子器件或荧光探针上的应用有限,但在宏观功能材料中具有广阔前景。
产地:西安齐岳生物
文中提到的产品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及其他用途。
关于我们:
西安齐岳生物提供一系列 iFluor染料衍生物,涵盖iFluor 390、425、488、495、514、532 等多个波长段,适用于多重荧光标记实验。这些染料根据实验需求,分别引入了 胺(-NH₂)、生物素(Biotin)、炔烃(Alkyne)、羧酸(-COOH)、马来酰亚胺(Maleimide) 和 叠氮化物(Azide) 等功能基团,可用于与巯基、羧基、胺基、点击化学等多种化学反应配对。产品广泛适用于抗体标记、核酸修饰、纳米材料偶联、细胞成像和生物正交化学等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灵活、高效的标记工具。
编辑:西安齐岳生物小小编whl
相关推荐:
硅量子点 2-6 nm
硅量子点 2-5 nm
硅量子点 1-100nm
硅量子点 1um
硅量子点 5um
纳米级硅量子点
微米级硅量子点
PbS量子点 2-6 nm
PbS量子点 2-5 nm
PbS量子点 1-100nm
PbS量子点 1um
PbS量子点 5um
纳米级PbS量子点
微米级PbS量子点
PbSe量子点 2-6 nm
PbSe量子点 2-5 nm
PbSe量子点 1-100nm
PbSe量子点 1um
PbSe量子点 5um
纳米级PbSe量子点
微米级PbSe量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