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环境 这次开测一个很常见的问题:150M 专线和 SDWAN 在实际企业环境下到底差多少?
在开测之前,我上网搜了一些资料。结果发现,大部分介绍 SDWAN 的文章要么是厂商的宣传稿,要么是 AI 拼凑的小软文,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营养价格。所以这次自己动手,做一次场景的实测。
测试环境简单:模拟“上海公司”和“北京公司”的典型互联场景,在两个城市分别部署设备,通过 150M MPLS 专线 和 150M SDWAN ,从 带宽压测 和 延迟对比等看看真实表现。
1、MPLS 专线测试:通过150M物理传输专线进行测试,北京到上海专线延时18ms,底层专线使用segment routing mpls技术进行搭建。
2、SDWAN网络测试:通过150M『互联网』进行测试,『互联网』延时39ms,可能晚上21点是网络高峰期还伴有少量丢包,北京到上海使用Panabit的SDWAN。
环境汇总
测试过程
MPLS专线比较简单就不截图了,Panabit都是策略路由,没有静态路由的概念,折腾了好几个小时SDWAN才部署成功,隧道建立正常,数据转发测试正常。
1、从北京公司访问上海公司的『服务器』查看耗时:
公网:延时36ms-55ms,丢包率 5%
专线:延时 17ms-18ms,丢包率 0%
2、从北京公司访问上海公司的『服务器』查看带宽:
公网:开始能跑到100Mpbs,后边基本都是30Mbps以下
专线:跑满300Mbps 无压力
结果汇总
测试总结
经过这次实测,北京到上海的 SD-WAN 组网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公网的 SD-WAN,本质上还是要“看运气”,尤其是在跨省通信时,不稳定的情况非常常见。
如果只是小带宽、跑跑日常办公流量(邮件、IM、轻量级应用),公网 SD-WAN 还是能用的。但一旦涉及大流量的异地业务,尤其是 『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 或 『数据中心』 ↔ 公有云 的场景,建议还是优先选择传输专线。
从成本角度看:
国内主要城市之间的『数据中心』传输专线,1G大约在3500元/月。
如果用 SD-WAN 公网组网,算上两端的『互联网』专线(例如 20+10 的 1000M),整体成本 至少在3万/月起步。
更现实的问题是,公网链路很难保证 7x24 小时都稳定在 300Mbps 以上,能跑满的情况极少。
另外需要提醒一点:如果企业确实要上『互联网』组网,最好优先考虑使用 同一个运营商 的网络,因为跨运营商的骨干对接经常存在带宽瓶颈,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再强大的 SD-WAN 调度算法,也无能为力。
本人在网络带宽和专线行业从业多年,诚信待人。如果大家有相关业务场景或者本篇文章存在数据错误,欢迎随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