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中国科技界还流传着“缺芯少屏”的说法,因为显示面板曾是我国第四大进口产品,对日韩企业依赖严重。
而如今全球每生产10块显示面板,就有7块来自中国工厂,中国面板企业不仅掌握了全球约70%的LCD产能,更在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加速追赶。
马上国产OLED面板就要反超韩国了,因为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产线项目已正式确定,将于2025年11月开工建设。
9月12日,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TCL华星将投资建设一条月加工2290mm×2620mm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的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人民币295亿元,计划于2025年11月开工,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24个月,也就是说2027年底就有望量产。
这不仅是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更是我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突破点,未来将应用在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领域,瞄准高端显示市场机遇。
从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全球新型显示行业市场正步入相对稳定状态。
随着折叠屏成为显示新增长点,车载屏幕与穿戴设备放量以及显示屏尺寸扩大的背景下,OLED必将成为高端显示技术主流,迎来市场全新爆发。
Omdi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10.1亿片,出货量占比27%,预计2030年AMOLED面板出货量将超过13.3亿片,出货量占比将提升至35%。
在中大尺寸应用方面,AMOLED增长尤为显著,预计到2030年笔电年复合增长率33%,车载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27%,桌上型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19%。
而TCL华星即将投建的8.6代产线所要生产的印刷OLED,将凭借色彩表现优异、分辨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成为适配小、中、大全尺寸的规模化商用OLED面板。
但今天的国产面板能够从“跟跑”到“领跑”,绝非一蹴而就,事实上中国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奋斗史。
在我国显示器产业发展初期,面板需要大量进口,但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国家将自主建设TFT-LCD列为发展重点项目。
同年还公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新型显示器件”列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京东方开建了中国大陆首条自主设计与自主建设的8.5代TFT-LCD产线,总投资280亿元;同年华星光电自主启动8.5代TFT-LCD生产线。
如今,中国大陆面板厂已经掌握全球约70%的LCD产能,其中TCL和京东方两家共同占据了全球近半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也追平了韩国面板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
面对显示技术的代际更替,中国企业采取了LCD与OLED双轨并行的策略,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发力。
在传统LCD领域,中国厂商凭借规模优势和持续技术升级,已掌控全球市场主导权。
2024年全球LCD面板出货量保持稳步增长,中国企业在TV面板市场份额达64%,预计2025年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代表未来的OLED领域,中国企业正加速追赶。
2024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7%,2025年预计还将增长5.2%。
并且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等国产厂商已纷纷打入苹果供应链,标志着中国OLED技术获得国际顶级品牌认可,当『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时,中国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众多新兴领域。
综合来看,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有产业政策的系统布局,有国家大力支持,同时也有有消费电子浪潮的推动作用。
但核心密码始终未变,就是在技术封锁下撕开裂缝的决绝,在亏损周期里咬牙坚持的韧性,以及对“长期主义”近乎偏执的坚守。
而TCL华星印刷OLED的发展之路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从2013年投入印刷OLED研究,到2024年G5.5代线量产出货,再到此次宣布建设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经历了十余年漫长征途。
中国显示产业的成功表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战略性的产业布局和坚定的长期投入,中国科技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全球高端技术产业中,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