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智能能源报告-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
报告共计:45页
《2025年智能能源报告-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核心内容总结
《2025年智能能源报告-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由毕马威撰写,基于对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八个国家163位能源企业高管的调研,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的应用现状、转型路径及关键要点。
当前,能源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已从试点迈向规模应用,56%的企业在扩大人工智能项目规模,44%将其融入运营核心。79%的企业借人工智能实现效率提升,60%获得超10%投资回报,且多数企业通过成本削减计划形成“自我造血”的转型模式,将节省资金用于『数字化』创新。不过,行业也面临挑战,如58%的企业受数据质量问题困扰,38%面临道德和监管问题,仅13%设立人工智能卓越中心,且人工智能领导层分散。
报告提出能源企业人工智能转型的“三阶段模型”。阶段一为“赋能”,重点是奠定基础,企业需任命高管负责人制定战略、识别高价值用例,在各领域试行解决方案,利用云平台和预训练模型,同时培养员工人工智能素养,建立道德护栏与合规框架。阶段二是“融合”,将人工智能融入端到端价值流,如能源生产、输送、交易等关键环节,通过智能体系统自主管理工作流程,打破数据孤岛与部门壁垒,扩展能源生态系统,此时成功指标扩展至电网韧性、可持续性影响等。阶段三为“演进”,企业转型为互联生态系统统筹者,整合多方资源,重塑商业模式,如构建自主电网、跨领域能效管理体系,推动碳信用市场发展与循环能源经济,同时需全面反思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
为保障转型,报告给出四项建议:制定契合商业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战略,平衡短期成本节约与长期价值创造;在转型初期建立信任,构建透明治理框架,确保人工智能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安全性;打造可持续的技术和数据基础设施,优化数据治理,注重边缘计算与能源消耗平衡;建立提升人类潜能的文化,开展员工培训,打破部门协作壁垒,重新设计运营模式。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潜力显著,可应用于能源生产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场景,虽目前落地处于早期,但已有能源央企布局垂直行业大模型。未来,能源企业需凭借果断领导力与灵活技术架构,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在行业变革中占据优势。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