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只要一涉及苹果手机和运营商,气氛就有点怪。比如这次的esim,中国联通率先开了口子,结果网上一堆人惊讶,还有人问为什么不是移动。你说气不气,这事儿放十年前就有人干过,当年iPhone进中国,不就是联通主导的吗。主导人叫胡胜利,那时候他要没顶着压力,现在国内还不知道要晚几年。
我查了下资料,2009年联通正式引入iPhone 3GS,那会儿智能机还没完全普及。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09年全国手机用户里,3G用户比例不足5%。你能想象吗,那时候用上iPhone的人简直像是走在前面的人。联通当年为了推iPhone,甚至给出了定制合约套餐,直接拉高了3G的普及速度。结果大家都忘了,现在说起联通就只记得信号差、份额低。
但现在基站归中国铁塔了,联通和移动共建共享。2022年工信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基站数量超过1000万个,其中5G基站超过231万个。联通和移动的共建比例接近60%。也就是说,你现在用联通,背后跑的可能还是移动的塔。那问题来了,为什么esim偏偏是联通先搞?这说明有时候,不是份额大小决定行动力,而是企业内部有没有人敢拍板。
说白了,联通份额的确只有两成出头。2024年工信部数据,移动市场份额大约58%,电信20%左右,联通21%左右。联通一直夹在中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但就是这种位置,反而让它有点想搏。因为它如果不做点突破,就永远在二三线徘徊。
我还看到一个细节,2023年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eSIM产业发展白皮书》里提到,全球已经有近300家运营商支持esim,覆盖了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的『安卓』机和苹果机几乎全支持,国内反而滞后。结果这次联通顶上来了,第一家支持iPhone 15系列国行版的esim。有人吐槽它是“试验田但我反倒觉得这是机会,谁先干谁就能摸到经验。
别高兴太早。消息也说了,其他运营商已经在紧锣密鼓准备了。你能想象得到,移动不可能一直观望,电信也要跟。只是时间差问题,估计一两年内就会普及。到时候,除了手机,手表、平板、甚至车机都能绑到esim上。那场景一旦打开,换卡不再是麻烦事,换运营商也会更快。对消费者来说方便,对运营商来说就是用户流动性增加。
我心里有个问号。联通每次扮演的角色是不是都挺奇怪的。当年iPhone它第一个吃螃蟹,这次esim它又第一个上。可是到了后来,等市场成熟了,反而被移动压下去。问题出在哪,是战略没跟上,还是执行力掉链子。这么多年,用户心智没守住,最后都成了替别人开路。
再想想,联通其实也没那么差。它在国际业务和政企专线里还算有优势。只是大众消费市场,始终没能翻身。要不是共享铁塔,现在可能早就掉队。企业的气质决定了它敢不敢先迈一步。像胡胜利这种人,如果没在那个时间点拍板,iPhone进入中国至少要晚几年。那后果呢,可能智能机普及要拖慢一截,移动『互联网』的节奏都会变。
我看这次esim会是个拐点。毕竟苹果的推动力在那,用户需求也在那。三大运营商不会放过,只是先来后到的问题。但你说有意思吗,每到这种关键节点,总是联通先动一动。它像是在赌,但也像是在求生。
我就想问,等到几年后大家都支持esim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是联通最先打开口子的。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