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惠琳 编辑/ 谭璐
四川大凉山,盛产水果,却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鲜农产品要运出大山,往往需要一到两天。
现在,每天清晨6点,九识无人车准时收货发车,满载农户清晨采摘的新鲜柑橘,驶向市场,运输周期压缩至12小时。
九识智能诞生于江苏苏州,凭借高效、稳定的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城市配送的中坚力量。
“市场逐步进入爆发阶段。”九识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潘余昌告诉《21CBR》记者,今年订单量快速增加,在手订单过万台。
截至2025年8月,九识在全国近300个城市常态化运营,投放无人车超7000台,总运营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累计送单量超3亿单。
潘余昌
这家公司创立于2025年,创始团队拥有在百度自动驾驶、Waymo、Apple等企业的研发背景,他们扎入城配物流赛道,打造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车。
资本早早入场,九识累计拿下四轮融资,合计超30亿元,最新估值超10亿美元💵,成为无人配送领域的独角兽。
团队基于软硬件全栈自研,陆续推出十多款车型,依靠自身的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可以进行自主驾驶。无论是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还是跨海大桥、坡道山路等复杂路况,都能正常运作。
为加速普及,今年6月,九识智能推出E6,裸车价1.98万元,新客户尝鲜价甚至低至万元左右。此前,其主流产品Z5车型的裸车售价要5万元左右。
当前,九识正加速拓展市场,奔向万台交易目标。公司已落地新加坡、奥地利、阿联酋、日本、韩国等国家。
“无人物流车被发掘出来的需求,只是冰山一角。”在潘余昌看来,产品要进一步规模商用,还有待政策、技术、市场认知等方面的持续突破。
以下为潘余昌自述,经编辑整理:
订单爆发
九识聚焦城配物流场景,是点到点的服务模式。
比如快递领域,通常由无人物流车将货物从分拨中心送到站点,或者从站点配送到某个区域的驿站。操作人员在APP上下达任务后,车会自主规划路径、自动避障,完成任务。
我们前期的主要客户,以快递加盟网点或驿站老板为主,很多客户愿意尝试无人物流车,是因为真的有需求。
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快递行业客户,位于三四线城市和偏远乡镇,招聘快递员比较困难。比如,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密度不高,快递单量少,快递员不一定愿意跑。
2024 年上半年,我们的交付量还比较少,在6 月发布首个城市 L4 级低速全场景系列,通过 Z2、Z5、Z8、Z10 四款车型,覆盖不同场景;下半年起,订单量开始激增,现在每个月都有几千个订单。
标准款Z5是之前销量最多的一款车,这是专为城市物流配送场景开发的全能型无人车。
今年我们新推出E6,订单量已经超过Z5。E6被定义为轻量版车型,适合运输轻抛件,以及文具、药品等货品。这类包裹通常体积大而重量轻,对车辆的承载能力要求不高。
E6车型载重达500公斤,城市综合续航里程100—130公里,Max版具有7.4m3的超大空间,能适配城市内短途调拨与跨区域运输。该车型是基于客户需求做的一款细分产品。
有些客户对续航里程、电池容量、载重等,要求没那么高。在之前的产品矩阵中,只能买标准款Z5,超出了其诉求。因此,我们简化了产品,把成本和价格降下来。
这种优化建立在产能和订单提升的基础上。当单量变多之后,供应链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也可以通过电池、承载能力以及算法优化,降低整个硬件成本。
今年,我们新增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客户,来自医药、生鲜超市、机械零部件等领域,快递行业的占比下降,但仍占大头。
降低门槛
九识的收费模式是“硬件+服务”,客户使用成本并不高。尤其是E6,对于新客户,我们推出“首台半价”政策,一辆车的售价不到1万元。
在自动驾驶服务上,有别于其他友商的买断制,九识是按月付费订阅,最低只要1800元/月,这样客户的前期投入资金相对少一点。
通过我们的测算模型,相比传统的汽车配送模式,无人车可以帮助客户整体降低66%左右的运营成本。
对于多数客户,我们交付的是标品,也有很多客户关注定制化产品,希望将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到不同产业,比如垃圾清扫、巡检安防等。
现在,越来越多“生态合作伙伴”加入我们,一起拓宽无人车的应用场景。
8月中旬,我们推出全新L系列,专注于重载物流场景,400V的高压平台,支持1800kg载重,可满足大宗货物的运输需求。
我们希望,未来在产品矩阵方面做更深度的设计,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更强的自动驾驶技术,更低的硬件成本做出产品。
E6的推出说明,只要产品足够好,价格足够低,能满足客户需求,他们就愿意购买,企业的投入成本就能更低。
一开始,我们想用最好的硬件来实现功能。真正做产品时才发现,还是得看客户需求,二者必须达到平衡。
在推广上,我们遇到一个突出难题——场景非标。
有些老板出于成本考虑,仓库选址在一些老旧区域,道路普遍不标准。这种非结构化的环境下,一个项目可能就是一个新的仓位场景,对于产品推广和客户使用,都有难度。
不过,越是复杂的场景,对技术的渴求会越强。
现在,我们更多的压力不在于订单,而是整体的服务质量。以前体量较小,我们的车辆交付和售后服务,可以做到一个团队去对接一个客户。
近半年,客户数量激增,业务量发展过快,我们亟须打造一个高效、高质量的服务体系,以维护品牌和客户口碑。
接下来,我们会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就近的服务保障。
出海起步
从整个行业来看,无人物流车要大规模商用,仍面临挑战。各地管理办法的出台落地、无人车被大众接受,需要时间。
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自动驾驶的核心。对于绝大部分的长尾场景(发生概率较低的可能情况),我们现有的数据和算法都能覆盖,但总会有一部分更长尾的场景。
科学来讲,谁也无法保证覆盖百分百的场景,因为它是一个无穷的集合。车辆投放得越多,长尾场景的量会不断增加,如何通过仿真平台模拟、发掘场景,是每个企业的问题。
放眼全球,中国的无人物流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自动驾驶的技术基本是开源的,大家能做的、会做的,以及研究方向都差不多,拼的就是谁的落地场景更多。
关键在于数据,通过海量数据,不断迭代技术,提高场景的理解能力。国内整体配送场景及道路的复杂程度,远超其他国家,技术出海相当于降维打击。
九识在2023年初出海,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2024年获得新加坡境内首张无人物流车牌照。当地的城市化建设和标准非常完善,我们只需适配当地的交通法律法规,就能落地。
我们希望从新加坡向其他地区逐步推广,未来重点拓展中东和欧洲市场。在国外推广无人物流车,难度比国内更大,很多还没有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法规,要做大量基础工作。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要在海外获得监管批准,情况也复杂得多。牌照通常不是由地方或市政当局颁发,而要由国家级的交通部门颁发。
整体而言,自动驾驶技术对需求的开发度还非常低,未来,我们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让自动驾驶技术发挥更大价值。
图片来源:九识智能,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