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全省率先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城市之一。目前,东莞正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将创新联合体实践从新型储能扩展至未来生物食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更多前沿领域,通过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逐步构建起“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据统计,2024年,东莞的创新联合体累计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7项,实现新增销售额超20亿元。
在新型储能领域,多项技术已取得显著突破。“创新联合体”已成为科技产业界的高频词。作为科创制造强市,东莞早在2022年就已开始相关实践。去年3月底,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聚焦小动力储能市场需求,汇聚了储能上下游核心企业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广东华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其『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企业负责人表示,参与创新联合体不仅拓展了技术应用场景,更实现了生态位与竞争力的跃升。通过整合跨领域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衔接政策与市场,公司实现了从“消费电子『芯片』商”向“能源『互联网』核心部件供应商”的战略转型,并在产业链协同中取得技术、资源与市场的多重进展。
目前,该联合体已在电池快充保护技术、电池EIS在线监测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显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东莞市科技局指出,创新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主体协同的方式,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合作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当前,东莞正将创新联合体实践从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扩展至未来生物食品、新一代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与模具等多个领域,推动创新模式由“单点突破”向“全链条集成”转变。
在项目组织方面,东莞从以往“专家出题”转向“市场选题”,由高校、院所与产业链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基于前沿需求自主提出攻关任务,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政府则负责前端引导与后端服务保障。
在技术攻关上,东莞推动从“单兵突进”转向“联合创新”,通过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多家企业一体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现对产业链“集合式”创新能力的整合与提升,更贴合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
在成果转化方面,东莞强调从“资源竞争”走向“利益共享”,通过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同时发挥高校院所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黏合剂作用,借助资源共享实现效益协同。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