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进入公众开放日。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上,一大批搭载了智慧大脑的医疗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北京积水潭医院带来的一根“植入式磁力驱动肢体重建钉”技术含量颇高。这根用于肢体重建的“钉子”长约30厘米,与一根筷子粗细相当,内置几十个零部件,可植入髓腔内,配合一个圆筒状的线圈、搭载患者个体数据的控制手柄,即可自动推进肢体延长,帮助肢体矮小的患者“长高”。
“传统的肢体延长手术需借助外部支撑架和调节螺丝来牵拉骨骼,固定架子用的钢钉会穿透骨肉造成伤口感染,且影响患者生活。有了这款植入式的重建钉,患者只需做一次植入手术,将患者数据输入智能调节手柄,再将肢体放进线圈内,依靠磁力可自动调节重建钉的长度,每天可实现增高1毫米。”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鲁明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该技术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未来患者可租赁线圈和控制设备,每日自行在家调节,不用再重复往返于医院,省时省力、减少痛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周超
责任编辑:梁燕(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