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到底测了多少年手机?”
凌晨一点,我把这条推送甩进同事群,三秒钟就有人回:34年,小米才活14岁,鬼信。
对方甩来一段短视频,封面大字“惊天谎言”,播放量三百六十万。点进去,博主把30万小时除以24再除以365,得出34,表情像挖出秦始皇复活彩蛋。弹幕飞过一排“退钱”“骗子”。我愣了两秒,笑不出。
第二天同一批账号集体复读,文案连标点都不改。我滑到第七个视频,忽然明白:这不是乌龙,是流水线。
先把数字砸晕你,再喂你“小学四年级除法”这口优越感,情绪就爆了。至于是1800台机器一起跑,还是18000台,没人真的在乎。黑公关赌的就是你懒得按下一次计算器。
我找到最早吐槽的那条视频,点进主页,三天前他还在带火锅券,今天就成了数码判官。评论区里,有人认真科普“累计时长”四个字,瞬间被淹没在“洗地”“工读生”的骂声里。那一刻,科普成了原罪。
傍晚,小米王化发微博,没有骂战,只甩出一段实验室监控:1800台手机排成矩阵,屏幕同步闪烁,像一片蓝色麦田。字幕写着“连续运转四个月,总时长30万小时,行业通用”。视频最后,镜头扫过墙角日历——2025年10月,苏炳添戴着访客胸牌站在雷军旁边。旧画面被重新剪成利刃,刀刀往品牌脸上划。
我私信问一位做过黑稿的朋友,他回得直接:“剪一条五百,冲上热搜加三百,下沉市场最吃这套,越傻越传。”说完发来一张报价表,末尾附赠一句:“别写我名,最近甲方是手机厂商。”
夜里,我把计算器按到冒烟:1800台×4个月×30天×24小时,正好30万出头。数字躺在屏幕上,像一条被捞起的证据,却没人愿意转发。谣言跑完一圈,真相才系鞋带。
屏幕暗下去,我想起王化那句话:当刺刀见红,拼的就是谁更没有底线。下一次他们换个数字,再换个品牌,同样的配方依旧有人抢着吃。至于30万小时到底多长,谁还关心?反正情绪已经先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