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5-7月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速报
报告共计:49页
2025年5-7月全球农情遥感速报总结
《2025年5-7月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CropWatch团队完成,监测期为2025年5-7月,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及气象数据,评估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重点监测8个主产国作物情况,对相关作物产量进行复核与预测。
监测期内,全球作物生产形势指数(CroPI)为1.04,达近5年最高,北半球与热带地区分别为1.04和1.02,整体平稳略优。全球农田水分胁迫风险“先升后降”,高风险区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风险区涵盖多个粮食主产国,预计9-10月干旱胁迫将减缓。
2025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31.5074亿吨,同比增0.5%。其中水稻、大豆、玉米分别增产1.3%、2.1%、0.2%,小麦减产0.5%。北半球小麦主产国因种植面积缩减减产,玉米主产国因面积扩大增产,赤道地区水稻增产,且极端天气影响弱于去年。
中国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总产6.5594亿吨,同比增0.7%,夏粮、早稻、秋粮均有增产。冬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区域差异明显,如东北、西北玉米产量增长,南方部分省份下滑。
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其他主产国情况各异。美国玉米因面积扩大总产量微增,大豆因面积和单产双降减产;俄罗斯小麦因南部产区单降,总产量小幅减少;印度水稻增产,玉米因干旱等小幅减产;法国、加拿大小麦受气候影响单产下滑;乌克兰小麦、玉米因面积扩张,总产量分别增产;印度尼西亚旱季水稻因气候改善和政策支持增产。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高温热浪、洪涝灾害及非洲和西亚水库水位低等热点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并介绍了CropWatch监测体系、方法及在线资源,为全球粮食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