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分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商业化探索
报告共计:16页
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分析总结
2025年,具身智能被纳入中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标志着其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探索,开始在各行业试点应用。本报告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构成、上下游情况及中游载体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明晰该产业发展态势。
具身智能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上游为基础支撑层,包含硬件与软件。硬件方面,AI『芯片』是核心,按部署位置和功能分为云端训练、云端推理、端侧推理『芯片』,分别对应大规模模型训练、高效执行推理任务、终端实时本地推理等需求,且有不同典型架构、功耗范围及代表型号;『机器人』️传感器中,力传感器、电子皮肤等对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等意义重大,其数量与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提升同步增长,未来将超200个,手部自由度也将大幅提升;执行器与驱动系统是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如特斯拉Optimus的旋转关节、线性关节等,各部件有对应国产供应商。软件方面,国内外均有典型具身智能大模型,如谷歌RT - X、智元Genie Operator - 1等,助力具身智能决策与动作生成。
中游为具身智能载体集成,包括『机器人』️与自动驾驶载具。『机器人』️按功能和场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人形『机器人』️四类,其中人形『机器人』️因适配人类环境、集成多模态感知等优势,成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其主机厂可分为先驱型、初创型等多类,各类企业背景与优势不同。自动驾驶载具分为汽车类与低空飞行类,均通过“感知 - 决策 - 控制”闭环适配场景,具身智能强弱取决于动态响应与任务完成能力,不同细分类型载具在感知环境、决策逻辑等方面各有特征。
下游为应用场景与服务,覆盖工业制造、低空经济、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为具身智能技术落地提供广阔空间。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