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初,OpenAI 创意专家 Chad Nelson 在实验 DALL·E 图像生成器时,随手创作了一系列角色草图。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些由 AI 生成的像素涂鸦,将在 2026 年 5 月踏上戛纳电影节的红地毯。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部影片的制作团队只有约 30 人,计划用 9 个月时间完成,预算控制在 3000 万美元💵以内 —— 这仅仅是传统动画电影制作成本和时间的零头。这一数字对比令人咋舌:传统动画电影通常需要 300-500 人的团队,投入 3-5 年时间,预算高达 1.5-2 亿美元💵。
这场革命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上的对比,《Critterz》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电影制作范式,一种人类创意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作方式。它可能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创作」,「谁是创作者」这些根本性问题。
30 人,9 个月,降维打击
想了解《Critterz》带来的变革,首先需要了解传统动画电影制作的复杂性。一部像《冰雪奇缘2》或《超人特工队2》这样的顶级动画长片,其制作流程堪称现代工业制造的奇迹。
前期开发阶段,需要故事板艺术家、角色『设计师』、场景『设计师』等数十人团队工作 12-18 个月。中期制作涉及建模、绑定、布局、动画、灯光等多个环节,需要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后期制作还包括渲染、合成、特效等工序。其中最耗时的渲染环节,一帧画面可能需要数十小时,整部电影的数百万帧画面需要巨大的渲染农场运行数月之久。
皮克斯的创始人之一 Ed Catmull 在其著作中详细描述过 CG 渲染的艰巨性,早在 1995 年,首部《玩具总动员》就耗费了 80 万计算机小时进行渲染。而后的作品复杂度只增不减,像《怪兽大学》中的苏利文拥有超过 500 万根毛发,《冰雪奇缘》中艾莎的辫子有 42 万根需要模拟的头发,其角色控制系统精密程度可想而知。这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近年一线动画预算普遍高达 1.75-2 亿美元💵)、人力密集的制作模式,使得动画电影成为好莱坞最高风险的投资之一。
而《Critterz》的制作模式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一种「AI 优先」的方法,由人类创作者提供创意方向和艺术指导,AI 工具则负责执行耗时最长的制作环节。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重新分配人力与算力的角色。人类团队专注于创意决策、故事构建和艺术指导,而 AI 则承担了重复性高、技术性强且耗时巨大的制作任务。
这种分工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加速了制作流程。传统动画中,一帧画面的渲染可能需要数小时,而 AI 工具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类似质量的工作。
AI 制片全揭秘
影片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了一群森林小动物在陌生人打乱村庄生活后,勇敢踏上冒险旅程的故事。但《Critterz》一连串成本数字背后,是 AI 对成本结构的重构。而它的制作流程代表了 AI 与人类创意的新颖融合。
剧本创作仍然由人类完成 —— 曾参与《帕丁顿熊3》的核心团队成员操刀。这意味着 AI 技术将主要应用于优化动画制作流程。通过由 AI 程序完成人类动画师精细考究却繁琐耗时的工作,而不是替代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制作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制作团队将邀请真人演员进行配音,聘请艺术家绘制概念草图,然后将这些人工创作的素材输入 OpenAI 的各项工具进行 AI 化处理,包括 GPT-5 和图像生成模型。
但,AI 生成内容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版权©️问题。目前,美国版权©️局的规定是:完全由 AI 生成的内容无法获得版权©️保护。这一立场在 2023 年 2 月发布的《版权©️登记指南》中得到了明确。所以,《Critterz》AI 生成的内容本身无法获得版权©️,但这种混合形式很可能符合版权©️保护条件。
仅 30 人,如何造梦?
《Critterz》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其商业模式。与传统动画电影需要数千人团队不同,《Critterz》的核心团队只有约 30 人。这种小型化团队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创作效率。
影片的资金由 Vertigo 的母公司 Federation Studios 提供,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将共同分享影片的利润。这种模式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大的参与感与激励,挑战了好莱坞传统的分层薪酬体系。
这种利润共享模式反映了 AI 时代创意产业的新经济模式。当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更多收益可以直接流向实际参与创作的艺术家,而不是被多层中间环节所消耗。
对于独立『制片人』和小型工作室来说,这种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们现在可以用相对较小的预算创作出与大型制片厂相媲美的作品,从而可能推动行业的多元化和创新。
光鲜背后的风险
尽管前景看好,但 AI 生成电影仍然面临重大挑战。首先是观众接受度问题。目前,观众对 AI 痕迹过重的内容并不买单,许多人仍然偏爱传统手工艺的温暖感和人性化特质。
《Critterz》尚未找到发行合作伙伴,反映出行业对 AI 电影的观望态度。大型电影公司对这种新模式既感兴趣又谨慎,他们希望看到实际成果后再决定是否投入资源。
另一个挑战是技术限制。虽然 AI 在生成静态图像方面已经取得了惊人进步,但在保持角色一致性和讲述连贯视觉故事方面仍然面临困难。动画电影需要角色在不同场景、角度和灯光条件下保持一致性,这对当前 AI 技术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AI 工具的训练数据本身也存在版权©️风险。如果训练数据包含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目前,美国版权©️局的规定是:完全由 AI 生成的内容无法获得版权©️保护。这一立场在 2023 年 2 月发布的《版权©️登记指南》中得到了明确。所以,《Critterz》AI 生成的内容本身无法获得版权©️,但这种混合形式很可能符合版权©️保护条件。
创作者的新定位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和所有创意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这一变革,创作者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价值。
关键在于将 AI 视为创意放大器而非替代品。就像《Critterz》的制作方法,结合人类艺术家的手绘草图和 AI 模型的迭代优化,既保留了创意的人工温度,又充分发挥了 AI 的效率和一致性。
「电影制作一直是我的热情所在,DALL·E 帮助实现了我的创意愿景,」编剧兼导演 Chad Nelson 说。「有了 DALL·E,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创作者,讲述一个新的故事或重新想象的故事。Critterz 只是一个可能的例子,我希望这能激励其他讲故事的人和创作者也这样做。」
因此,在未来创作者更应该专注于 AI 无法轻易复制的领域:情感深度、文化背景、个人风格和创新叙事。AI 最适合处理技术性、重复性和时间密集型任务,而人类则可以专注于创意决策和艺术指导。「这使得创作者能够每天制作数百张视觉效果,使他们的创意产品更快地可视化。一旦剧照和角色被创建,动画师和『设计师』就被引入将这些 2D 环境变成 3D 世界。」
未来的电影制作人需要掌握新技能,包括 AI 工具的使用、数据管理和算法理解。但同时,他们更需要深化对人类情感、文化差异和故事艺术的理解 —— 这些是 AI 难以复制的领域。
不止于电影,AI 重塑所有创意
《Critterz》的意义远远超出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它代表了一种全新创作模式的诞生,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创意行业。
这些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创作者将被取代,而是意味着创意工具变得更加普及和强大。就像摄影技术的发明没有使绘画消亡,而是开启了新的艺术形式一样,AI 也不会取代人类创意,而是会扩展创意的边界。
全球影院预计将在 2026 年见证这场人类与 AI 协作的实验结果。如果成功,它不仅会证明 AI 技术能够支撑院线级作品,更可能推动好莱坞乃至全球影视行业加速采纳 AI 技术。
然而,即使是最先进的 AI 工具,也仍然需要人类的创意指引和艺术判断。未来的电影制作,不是 AI 取代人类,而是懂得使用 AI 的创作者取代不懂使用 AI 的创作者。
这条路已经从戛纳的红毯开始延伸,而终点,可能是整个创意产业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