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济南乾元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一、技术原理与标准依据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仪基于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 11132、ASTM D1319),通过荧光染料与烃类的特异性反应实现组分分离与定量分析。其核心原理如下:
1.荧光显色机制
样品中的烃类(饱和烃、烯烃、芳烃)在吸附柱中流动时,与荧光指示剂(含烯烃和芳烃的荧光染料)结合,在紫外光(365nm)照射下呈现不同颜色:
- 饱和烃:蓝色荧光(吸附能力最强,位于柱上部);
- 烯烃:绿色荧光(吸附能力中等,位于中部);
- 芳烃:紫色荧光(吸附能力最弱,位于柱底部)。
2.分离与定量过程
样品经硅胶吸附柱分离后,通过测量各烃类色带的垂直高度,结合总高度计算体积百分数。例如,若饱和烃色带高度为300mm、烯烃为150mm、芳烃为50mm,则饱和烃含量为60%(300/500×100%)。
二、仪器结构与核心组件
1.吸附柱系统
- 精密玻璃吸附柱(2支):内径12.7mm,内置活化硅胶(80-100目)和荧光指示剂染色硅胶层(3-5mm)。
- 自然悬吊式安装:吸附柱通过加料段定位,无需夹持,避免装卸损坏。
2.紫外光源与检测模块
- 紫外灯(365nm±5nm,40W):置于防『紫外线』辐射☢️暗箱内,避免操作者暴露于紫外光。
- 防紫外型外游标标尺:配备磁性标记指针,可快速定位并记录色带边界。
3.气路与振荡系统
- 无油低噪音空气泵:提供稳定气流(压力可调范围:汽油类28-69Kpa,喷气燃料类69-103Kpa)。
- 固定式标准振荡器:2套独立振荡装置(220V,28W×2),用于硅胶均匀填充。
4.控制与安全模块
- 限压装置:确保气路压力稳定,防止吸附柱破裂。
- 健康环保型设计:紫外光源与操作区隔离,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三、操作流程与关键步骤
样品准备与吸附柱填充
- 硅胶活化:150℃干燥2小时,储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 填充步骤:
- 垂直固定吸附柱,底部填入脱脂棉;
- 加入10cm高硅胶,轻敲柱壁消除气泡;
- 添加3-5mm荧光指示剂染色硅胶层;
- 继续填充硅胶至加料段75mm处,震动4分钟压实。
样品注入与分离
- 注射量:0.75ml试样注入加料段硅胶面以下30mm处;
- 气流控制:
- 初始压力14Kpa,保持2.5分钟;
- 加压至34Kpa,再保持2.5分钟;
- 最终压力调整至分离时间约1小时(分子量较大的试样需延长)。
荧光检测与数据记录
- 紫外光照射:开启紫外灯,观察色带分层;
- 边界标记:
- 饱和烃:标记试样前沿和黄色荧光达到位置;
- 烯烃:标记强蓝色荧光上端;
- 芳烃:标记红色或棕色环上端;
- 二次标记:试样下行至少50mm后,反向标记边界以减小误差。
四、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参数规格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输入功率0.2-0.6kW紫外灯波长365nm±5nm吸附柱数量2支(进口精密玻璃管)振荡器功率220V,28W×2外形尺寸650mm×480mm×2050mm环境要求温度5-35℃,湿度≤85%适用范围315℃以下石油馏分,芳烃5-99%V/V,烯烃0.3-55%V/V,饱和烃1-95%V/V
五、应用领域
- 石油化工: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的烃类组成分析;
- 燃料质量检测:监测燃料中烯烃含量(影响辛烷值)和芳烃含量(影响排放);
- 科研教学:高校实验室用于烃类分离与鉴定教学。
六、操作注意事项与维护
1.安全规范
- 紫外光操作时佩戴防护眼镜👓;
- 实验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吸入石油醚等挥发性有机物。
2.质量控制
- 每日空白试验(注入纯溶剂)确认柱内无残留;
- 每周用标准烃类混合物验证准确性(误差≤±5%)。
3.维护保养
- 硅胶活化:150℃干燥2小时后储存;
- 吸附柱清洗:每次试验后使用专用清洗装置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