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国内外大咖共探新质生产力
9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数智赋能——科技创新驱动文化新质生产力”这一议题,通过先导发言+圆桌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展开深度交流。
当天下午2点,拥有《铁血战士》《疯狂的外星人》等作品的美国视觉特效总监、曾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乔尔·海尼克在先导发言中,肯定了AI作为讲故事者的伙伴作用,称其可以“去挑战我们以前没有挑战过的可能性。”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中,乔尔·海尼克承认,AI或将催生全新娱乐形式,甚至五年后AI可能会直接生成一部电影。但他也强调导演、剪辑师等工作的不可取代性。他提及,如今对“CG(计算机动画)”的过度强调,可能会让人产生倦怠感。
以《拯救》《他的儿子》等作品闻名的意大利导演、电影场景『设计师』马可·登蒂奇则强调了“人的想法”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他提出创作者应在电影制作中处于核心作用,认为“科技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是掩盖人的职能。否则电影会变得同质化。”在他看来,AI是一种新工具。
电视剧《三体》导演杨磊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坦言“AI确实会大量降低我们原来拍摄的一些难度。我们在《三体》拍摄过程中就已经用过了大量的虚拟拍摄,包括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也用过一些UE(虚拟引擎)的生成。包括刚刚拍完的《太平年》,我们也尝试用了一些AI生成画面,比如千军万马和一些大场景的修复,AI确实是很好的一个工具。”
随后,他话锋一转:“不论怎么好用,我们要创作的内容是给人看的。作为一个创作者,要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这个作品的认知。”华西都市报-新闻记者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