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官宣:小米17 系列正面对上 iPhone17,这次真的要和苹果平起平坐了。
三款机型一口气上桌,小米 17、17 Pro、17 Pro Max。
高层话放在那儿,姿态够硬,不过这一代是真有硬核点的东西吗?
作为受众,我们只关心续航、影像、手感、系统顺不顺。
电池先说,信息最“顶”。标准版拉到 7000mAh,Pro 做成 6300mAh,Pro Max 甚至冲到 7500mAh。通勤党看数字就懂了,早八出门一路地图导航、午休刷视频、傍晚地铁打两把游戏,回家还能剩个两位数电量,这才是幸福感。
配 100W 有线、50W 无线🛜,洗个脸点个外卖的工夫,电量就往回跳。
重度用户的“续航焦虑”一下就松口气。唯一要盯的,是整机重量和厚度。7000+ 的电池往里塞,结构工程、堆叠、散热、天线都得让路,手感能不能控制在舒适区,这事儿真功夫见分晓。
外观变化也不小。边框压窄到大概 1.2mm,屏占比顺眼。背面横向大矩阵相机📷️岛,整块副屏覆盖。
这个设计挺“工具取向”,不是摆造型——抬腕看时间和消息不用亮大屏,出门用后摄自拍🤳能直接当取景器,录 Vlog 时控参数更顺。
副屏真有价值,关键看两点:常亮场景的功耗控制,玻璃材质的耐刮性。做不好就成了华丽负担,做对了就是效率神器。
屏幕这代也给到位。17 和 17 Pro 用 6.3 英寸 1.5K 直屏,Max 升到 6.8 英寸 2K。
高刷肯定是标配,触控链路要跟上,滑动稳、指尖停下来的那一下别“抖”。我会盯两件事:低亮度的细腻度和户外的峰值亮度。夜里看小说不刺眼,正午看导航不眯眼,这才算把屏幕调教到位。
性能底座用的是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台积电3nm,纸面参数不用多夸,『安卓』旗舰该有的样子。
我更看帧率曲线和温度曲线。跑分拉满意义不大,关键是半小时 120 帧游戏打下来稳不稳,手背摸着烫不烫。风道、VC 均热、导热材料、调度策略,一个都不能掉链子。
小米历代敢堆料,这回要把“热稳”做成默认状态,才配得上“对标”两字。
影像这块,思路比较清晰。主摄上大底,17/17 Pro 走 OV50Q 这一线,高配补强长焦,有传 GN8 级潜望。徕卡风格还在,色彩、人像氛围这些标签保留。
真考验在统一性:三颗镜头的色彩要拉齐,肤色要稳定,运动对焦要黏,长焦 OIS 要敢给快门。
人像常用焦段 35/50/75/90mm 到手即用,不需要折腾二次修,就会把口碑赢回来。夜景是另一道坎,路灯、霓虹、室内混光都得“干净”,不脏不涂抹,这比多喊两个“计算摄影”更实在。
系统层面我看点更现实。澎湃 OS 3 现在的路子对了,流转、跨端、超级岛这些功能在快速打磨。
判断标准很简单:手机和电脑互传文件要像倒水一样自然,热点共享别莫名掉线,手表接电话不迟滞,耳机延迟稳定。做到这些,才谈“生态黏性”。
很多人不是离不开某个功能,是离不开“省心”。把省心这件事做好,iPhone用户才会认真多看一眼。
副屏是这代最容易引战的点。有人爱到不行,有人觉得鸡肋。
我觉得,拍摄、开会、通勤这三个场景里,你能用它少点一次亮屏、少翻一次手机,就值。如果只是花架子,那就别把功耗分给它。
小米要拿出系统级的适配,把消息、相机📷️、录音、计时器这些常用件往上“喂”,副屏才有存在意义。
和 iPhone 17 怎么选,别把问题复杂化。你要极致续航和快充效率,偏重视频创作、长焦使用、碎片化通知处理,小米 17 系列的“电池 + 副屏 + 长焦”组合更顺。
你有笔记本📓、平板、耳机一整套苹果设备,工作流已经深度绑定,那就稳稳地留在 iPhone 阵营。手机不是考古题,是日常工具,谁省力就跟谁走。
我给这代小米三条“硬指标”期望:一是 30 分钟满帧的热稳,机身温感不烫手;二是三摄风格统一,长焦可用率高;三是跨端协同顺滑,文件与通知像水一样在设备间流动。
做到,谈“正面迎战”不虚;做不到,再响的口号也拦不住用户转身。
不过,如果定价也比肩iPhone17系列,不知道各位水友怎么选? 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