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临时停车,后座下车,都要收你3元钱”“我只停了1分钟查看导航,也被收费”……近日,南方一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收费“掐秒算钱”被吐槽。
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停车位周转率、缓解“僵尸车”占位难题,本是一件好事。可一旦技术的精准变成一刀切,技术赋能也就偏离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初衷。
从服务角度来看,技术是手段,便民才是目的,在两者之间实现正向循环,离不开人性化的设计。时下,交通、医疗、政务、社区治理等领域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但再智慧的技术也不能打包票满足所有个性化需求。真正的智慧治理,从来不是让技术完全取代人,而是用技术赋能,让精准高效的技术与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靠的是技术迭代,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期待。近段时间,一些地方政务服务的手机应用被指不好用——有群众登录政务App申办个人事项,点击“立即申请”后,却又被要求到政务服务网电脑端页面办理,有的甚至连跳转设置都没有。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建设,需要的不仅是开发智能系统,更需在积极听取反馈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体验,让科技进步切实惠及民生。
智慧停车等“槽点”,也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支点。从百姓的需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技术更有情感温度,智慧的切面是美好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