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超声波切割技术凭借“无烟尘污染、刀具低磨损、切割效率高”的显著优势,在3D打印模型修整(如树脂、PLA材质模型精细修边)、服装面料裁剪(多层针织面料、碳纤维复合面料无散丝切割)、食品加工(冷冻肉类、慕斯蛋糕无损分切)、汽车制造(内饰皮革、隔音棉异形切割)等领域加速普及,成为传统切割方式的重要升级方向。作为固特超声核心控股子公司,固特科技自成立以来便精准定位“超声波切割方案解决商”,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核心技术突破,在行业内树立起“高精度+定制化”的标杆形象。近日,固特科技总经理李钱材接受专访,深度解析企业如何以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壁垒,助推超声切割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从核心晶片到成品,把控每一道精度关卡
记者:李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超声切割市场中,固特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与行业同行相比,差异化优势该如何解读?
李钱材:固特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高精度参数把控”的双重优势叠加。我们依托五万多平方米的固特科技园,构建了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成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从自主研发压电陶瓷粉体配方(保障晶片压电性能稳定)、集团电陶事业部采用德国进口烧结设备生产核心陶瓷晶片,到自主设计振动模态结构的换能器、搭载自研频率跟踪算法『芯片』的电路发生器,再到配备五轴加工中心(加工精度达0.005mm)的精密CNC加工、自动化流水线组装的成品集成,实现全流程自主创新。这种“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路把控,从根本上规避了外发加工可能出现的质量波动、技术泄密等问题,为产品品质筑牢坚实防线。
以换能器为例,作为超声切割刀的“动力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切割效果。我们采用“陶瓷晶片+钛合金”复合精密结构,静态频率公差严格控制在±0.4KHz,远优于行业普遍的±2KHz平均水平,确保每一批次产品均能与驱动电路“无缝精准匹配”,避免频率偏差导致的切割力不足或设备发热问题;换能器外壳更经锻造、CNC加工、抛光等20道工序精细化处理,尺寸误差≤0.05mm,保障振动能量高效传递。同时,压电陶瓷晶片由集团电陶事业部直供,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工艺全程可控,最终实现能量转换效率超92%,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5%以上,真正达成“低能耗、高切割力”的实用效果。目前,我们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定制化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7-10天,较行业平均20天左右的周期提速近50%,这正是全产业链整合的硬实力体现。
“技术搭档”定位:聚焦核心组件,与成品厂家共赢发展
记者:我们注意到固特科技始终聚焦“换能器+驱动电路”核心组件研发,且成品业务仅提供OEM/ODM服务,不推出自有品牌。这种差异化市场定位,基于怎样的行业洞察与战略考量?
李钱材:我们的市场定位非常清晰——做成品厂家的“深度技术搭档”,而非直接竞争的“市场对手”。超声切割行业细分场景多元,仅应用领域就涵盖工业制造、食品加工、医疗美容、手工DIY等数十个方向,各领域成品厂家已积累成熟的渠道资源、品牌认知与用户需求洞察。但不少厂家在核心组件研发上存在短板:要么依赖进口组件导致成本高,要么受制于外部供应商难以实现定制化开发。我们正是瞄准这一行业痛点,深耕核心组件赛道,将最专业的技术环节做到极致。
以驱动电路为例,我们采用工业级高稳定性『芯片』设计,除具备常规的自动频率跟踪、过流过载保护、温度监测等基础功能外,更能依据客户具体场景需求提供深度定制化开发。针对食品加工低温切割场景,可增加“-40℃低温适配”模块,确保刀头切割冷冻面团、冰淇淋等物料时仍保持稳定振动;针对汽车内饰切割复杂需求,能升级“0-3000W无级功率调节”功能,适配从软质泡沫到硬质皮革的不同材质切割。这种“核心组件+定制化方案”的合作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我们在超声技术上的研发优势,又能让成品厂家专注于市场推广、渠道建设与用户服务,形成“技术+市场”的互补共赢格局。
研发与服务双轮驱动:400余项专利护航,打造“降本+高效”服务体系
记者:技术研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客户服务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固特科技在这两大板块有哪些具体布局与举措?如何为客户创造实际价值?
李钱材:我们始终坚信“研发是根,服务是本”。研发层面,公司斥巨资打造行业内唯一的超声技术研究院,配套独立研发实验大楼,内设超声材料实验室、结构设计实验室、性能测试实验室三大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配备200余台套先进设备,包括精度达0.1μm的激光测振仪、测试误差≤0.5%的高精度阻抗分析仪、长时稳定性测试台等,为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硬件支撑。凭借雄厚研发实力,我们先后获评“省级超声技术研究中心”与“省级超声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专利认证400余项,其中核心发明专利40余项,涵盖换能器结构、驱动算法、散热设计等关键领域,为产品技术迭代与品质优化提供坚实知识产权保障。
产品性能上,我们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高效散热振动系统”,使超声切割方案可实现高档持续工作30分钟,切割效果始终保持平整无毛刺,这一指标远高于行业平均5-8分钟的标准,大幅提升客户生产效率。服务方面,我们创新采用“厂家直供”模式,直接与成品厂家建立对接机制,省去代理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不仅使客户采购成本降低10%-20%,更实现“需求直达生产”的快速响应。同时,我们构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客户可通过专属技术对接群、400服务热线等渠道获取支持,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针对需现场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全国布局8个区域服务中心,确保48小时内『工程师』到场处理。我们希望通过“质量稳定、成本降低、响应快速”的三重价值输出,成为客户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领跑国产替代:以技术自信推动行业升级
记者:当前国内制造业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超声切割领域亦不例外。固特科技在这一浪潮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有哪些具体发展规划?
李钱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超声切割高端核心组件主要依赖进口品牌,不仅采购成本达国产产品的2-3倍,定制化周期更长达30-60天,严重制约国内成品厂家的发展速度与市场竞争力。固特科技自成立之初便确立“技术自主、国产替代”的发展目标,经过近十年技术积累与产业布局,在核心组件的精度、稳定性、定制化能力等方面已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全面赶超。目前,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3D打印(SLA树脂模型修边)、服装(高端定制面料裁剪)、食品(冷冻海鲜分切)、汽车(『新能源』汽车内饰加工)等领域,服务超500家成品厂家,成为超声切割核心组件“国产替代”的中坚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高精度+定制化”两大核心方向深化发展: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拓展超声切割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极耳切割、光伏组件背板切割)、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异形切割)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攻克更高频率(100KHz以上)、更大功率(5000W以上)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扩建智能生产车间,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力争三年内将产能提升50%,让国产超声切割组件在全球市场更具价格与品质竞争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推动整个超声切割行业的国产化进程,让更多国内外企业用上“性价比更高、响应更快、定制更灵活”的国产超声切割方案。
记者手记:从核心组件的精度突破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技术搭档”的差异化定位到“降本高效”的服务体系,固特科技以清晰的战略布局与扎实的技术积累,在超声切割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产替代”的时代浪潮中,这类以创新为内核、以客户为中心、以产业升级为己任的企业,不仅为自身赢得市场先机,更在为整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