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煤炭、石油、电力之后,算力已经成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十四五”期间,我国算力产业揭开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篇章。
算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实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算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华为、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国内企业对标国际旗舰GPU加速研发进程,在GPU架构设计、性能优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多点突破,为“国产算力”提供高可靠、高可控运算底座。
“东数西算”工程稳步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工程,“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截至今年3月的算力总规模达到215.5EFlops,枢纽节点间20毫秒时延圈已基本实现,全国存力总规模已经超过1680EB。
算力互联互通进程全面提速。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5月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立足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部署6方面16项重点任务、开展5大行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干线400G端口数量已增加至14060个。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已降至1.42。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数据中心』绿电消纳量已达到5.34亿千瓦时;青海加快构建“清洁能源+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绿电”向算力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