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的“寒冬”:『英伟达』中国特供版遇冷,国产『芯片』迎来春天
近期,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施压的策略似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其核心在于『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特供版”AI『芯片』。这些旨在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技术产物,非但未能赢得中国科技巨头的青睐,反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性能、价格和潜在风险的质疑,甚至促使中国本土『芯片』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缩水”的性能,“膨胀”的价格:『英伟达』“中国特供”的尴尬
『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RTX6000D『芯片』,本应成为其在中国AI领域的“破局之作”。然而,测试数据显示,这款『芯片』的关键算力指标相较于被美国禁止销售的旧款RTX5090,竟有高达30%的性能衰减。更令人咋舌的是,其售价却不降反升,反而上涨了15%,高达5万元人民币。这一“缩水”的性能搭配“膨胀”的价格,已让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国内科技巨头望而却步,集体选择拒购。
这并非孤例。自2022年美国收紧『芯片』出口管制以来,『英伟达』陆续推出的H20、B30A等“特供版”『芯片』,都存在着性能与定价的“失衡”问题。例如,采用老旧Hopper架构的H20『芯片』,其性能仅为原版A100的六成,售价却高达1.2万美元💵。中国企业在实际测试中发现,RTX6000D的能效表现甚至不及国内寒武纪MLU370『芯片』。以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为例,采用国产『芯片』的情况下,在相同的电费消耗下,能够处理的用户数据量反而可以增加20%。
“先交钱再发货”,高额“美国抽成”:供应链的严峻考验
更让中国企业担忧的是,这些“特供版”『芯片』的交付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年7月,『英伟达』CEO黄仁勋高调访华,宣布H20『芯片』获得美方出口许可,并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订单。然而,时隔三个月,首批货物仍未交付。据供应链消息透露,台湾代工厂已积压了70万颗H20『芯片』,原因在于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先交钱再发货”,并且每售出一颗『芯片』,就必须向美国财政部上缴15%的收入分成。这笔额外的“美国抽成”,无疑进一步推高了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也让其对未来的供应稳定性产生了深刻的疑虑。
某『互联网』大厂的采购负责人透露,原本计划基于H20『芯片』构建的AI客服系统,已因交付延迟而两次推迟上线,被迫转向AMD的MI300X『芯片』作为应急方案。
“远程锁死”与“安全审查”:潜在风险与合规挑战
除了性能和交付问题,中国企业对『英伟达』部分『芯片』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担忧。去年曝光的一份报告显示,『英伟达』部分『芯片』可能内置“远程锁死”功能,一旦触发特定条件,便可能停止工作。这种潜在的“后门”风险,直接触动了中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主权上的敏感神经。中国网信办已就H20『芯片』是否存在后门风险约谈『英伟达』,并要求其提交相关证明。
与此同时,中国《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也使得企业在采购高科技产品时,必须通过国家安全审查。某金融机构的IT总监表示,相关的评估报告厚度已达“三大本”,足见审查的严谨和全面。
国产『芯片』的崛起:机遇与韧性的显现
在外部压力与内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本土『芯片』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在通过国家级安全认证的同时,其单位算力成本仅为『英伟达』H100的43%,在工业质检场景的推理速度更领先30倍。在中文识别准确率方面,昇腾910B也已超越了『英伟达』A100。百度昆仑芯则通过兼容CUDA系统,将企业代码迁移成本降低了90%。
产业数据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的营收同比暴增4347%,海光信息的股价在一年内翻了两番。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15日对『英伟达』发起的反垄断调查,一旦查实,可能面临高达50亿美元💵(相当于其年销售额的10%)的巨额罚款。考虑到『英伟达』在华销售额占其全球收入的13%,以及需向美国政府支付的15%销售分成,这一调查无疑对其在华业务造成了重大打击。
地缘政治的博弈:谈判的筹码与反制
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已成为当前地缘政治角力的一个重要缩影。就在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马德里谈判后,抱怨中国反垄断调查的时机“太糟糕”,并暗示此举意在成为中方谈判的筹码。而在此之前不久,美国刚将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2025年7月,上海AI企业StepFun联合华为、摩尔线程、寒武纪等国内企业,成立了“模型『芯片』协同生态联盟”,旨在推动国产『芯片』对『大语言模型』的全面支持。在政府采购领域,华为的鲲鹏和海光『芯片』中标比例同比提升了27个百分点,联想也斩获了11亿元的海光『服务器』订单。
总而言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所遭遇的困境,并非偶然。它既是美国『芯片』管制政策的直接后果,也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坚定决心和快速进步。这场围绕AI『芯片』的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和商业的范畴,成为了一场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未来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惊人的韧性,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