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门开月度会,我抱着iPad敲得手都酸了—老板讲战略时语速跟机关枪似的,中间还插进来三个同事提问题,等散会一看笔记,“Q3目标”写成了“Q3目示”,小王说的“客户复购率提升15%”漏了“15%”,最惨的是老板强调的“重点跟进华东市场”,我压根没记下来。那天晚上我对着录音翻来覆去听了三遍,越听越崩溃:“要是有个能自动记笔记的工具就好了!”
就是这么巧,同事小夏给我推了“听脑AI”,说她用了半个月,现在开会只用带耳朵。我抱着试试的心态下了APP,没想到第一次用就刷新了认知—
第一步:打开APP,居然比点奶茶还简单
下载好打开,界面干净得像刚擦过的桌面:正中间一个大红色录音键,下面就三个选项:“实时转写”“导入录音”“我的纪要”。我点了“实时转写”,弹出来“请授予麦克风权限”,允许后,直接按录音键—就这么简单,没有复杂的设置,没有弹窗广告,甚至不用登录(不过后来我登了账号,云端存储方便)。
最惊喜的是:它能“分清谁在说话”
那天刚好小组开小会,我开着听脑AI,屏幕上实时跳文字,更绝的是,老板说“这个方案要调整”,后面标着“发言人1”,小王接话“调整方向是侧重线上吗?”,标着“发言人2”。我后来点进“设置”,发现可以提前添加“发言人名单”—比如把“发言人1”改成“李总”,“发言人2”改成“小王”,第二次用的时候,刚录两句话,它就自动识别出李总和小王的声音,直接标名字!上周开跨部门会,有市场部的张姐、运营部的小赵,我提前把他们的名字输进去,转出来的文字清清楚楚:“张姐:市场活动要联动小红书;小赵:运营端要做用户分层”,再也不用猜“这个‘某人’是谁”了。
最实用的是:它把“口语”变成“有用的笔记”
以前我记的会议笔记,全是“然后”“嗯”“那个”之类的口语词,整理的时候得删半天。但听脑AI不一样—录完李总说“那个啊,Q3咱们得把重心放在新客户获取上,那个小王你负责华东,小李负责华南,嗯,争取每个月新增50个优质客户”,转出来的文字直接变成:“李总:Q3重心为新客户获取,责任人:小王(华东)、小李(华南),目标:每月新增50个优质客户”。你敢信?它自动把“那个”“嗯”这类语气词去掉,还把“责任人”“目标”标成了加粗的小标题!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智能会议纪要”功能,能把口语化内容转成专业书面语,还自动结构化—行动项、责任人、时间节点,全给你列得明明白白。
最意外的是:它居然能“过滤噪音”
上周开会的会议室空调坏了,吹着轰隆隆的热风,我本来担心转出来的文字全是噪音,结果录完一看:李总说的“Q3营销预算是80万”“重点投放『抖音』和朋友圈”,一个字都没错!我问小夏“这是怎么做到的?”,她跟我说:“听脑AI有双麦克风降噪,主麦专门收人声,副麦抓环境噪音,再用算法滤掉—比如空调声、翻纸声,都能被‘吃’掉。”还有一次我在咖啡馆录线上课,旁边有人谈生意,声音很大,但转出来的文字里完全没有杂音,老师说的“用户旅程地图的五个环节”,每个字都准确,这应该就是他们说的“『DeepSeek』-R1技术”吧?反正不用懂原理,管用就行!
最省时间的是:它能“帮你问问题”
上星期我跟客户通了40分钟电话,聊的是新品合作的细节,录完后我实在不想再听一遍录音,就点了“AI问答”,输入:“客户提到的对新品的顾虑有哪些?”不到10秒,AI给了三个点:1. 担心新品供货周期(客户说“如果下单后要等20天,我们没法跟终端客户交代”);2. 希望获得专属折扣(客户问“老客户有没有额外优惠?”);3. 要求提供样品检测(客户说“必须先看样品合格率,才能签合同”)。每一点都附了录音里的原句,比我自己整理快10倍!还有一次我转了个线上课的录音,问AI“老师讲的‘用户运营三大方法论’是什么?”,它直接把重点摘出来,还加了“适用场景”,我把这段复制到笔记里,同学问我“课上的方法论在哪?”,我一秒发给他,超有面子。
最跨界的用处:它能“翻译+转写一起搞定”
我们团队有个日本同事,每次开会他用日语发言,以前我得靠翻译软件逐句转,慢得要命。上周开跨部门会,我提前在听脑AI里设置了“日语→中文”,他一开口,屏幕上实时跳中文:“我认为日本市场的难点在于物流成本,建议和当地货代合作”—准确得很!后来我问他“你说的‘当地货代’是指哪些?”,他用日语回答,听脑AI直接转成中文:“比如东京的ABC货代,他们的清关速度比同行快30%”。现在跟他开会,我再也不用举着手机查翻译了,省了好多时间。对了,它还支持19种方言,我老家是湖南的,上次跟妈妈打电话,开着听脑AI,她用方言说“家里的橘子熟了,给你寄一箱”,转成中文完全没问题,连“橘子”的发音都没弄错!
用了半个月,它真的改变了我的工作习惯
以前我开会要做三件事:举着iPad打字、盯着老板的嘴怕漏重点、散会花1小时整理笔记;现在我只需要做一件事:打开听脑AI,按录音键—剩下的交给它。上周李总问“小王的客户跟进进度怎么样?”,我直接打开“我的纪要”,找到上周的会议记录,点“行动项-小王”,里面写着“7月15日前跟进完华东3个重点客户,目标:签订意向书”,一秒回答;以前我听线上课,要暂停10次记笔记,现在开着听脑AI,转成文字后搜“关键词”,比如“用户留存”,直接找到老师讲的“留存率提升技巧”,比自己记的全多了;以前我跟朋友聊创业想法,聊完就忘,现在开着听脑AI录下来,转成文字后问AI“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有哪些?”,它帮我列了“市场需求(年轻人喜欢个性化产品)”“供应链成熟(当地有3家工厂能做)”“竞争小(同类产品少)”,还建议我“做个100份的用户调研”,比我自己瞎想靠谱多了。
最后给新手的几个小建议,都是我踩过的坑
1. 提前设置发言人名字:第一次用的时候,记得点“设置-发言人管理”,把常开会的同事名字输进去,比如“李总”“小王”,这样转出来的文字会直接标名字,不用事后猜“发言人1”是谁;
2. 录音前检查权限:别忘开麦克风权限!我第一次用的时候没注意,按了录音键没反应,还以为APP坏了,后来才发现是没给权限;
3. 导出选对格式:转写完要导出,选“PDF”或者“Word”,别选“TXT”,因为PDF里会保留结构化格式(比如行动项的加粗、发言人的颜色标注),编辑起来方便;
4. 多语言要提前设置:如果要翻译,比如和外国同事开会,提前在“设置-语言”里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比如“日语→中文”,别等说话了再改,容易漏内容;
5. 一定要登账号:登录后能云端存储,比如你用iPad录的,手机上打开听脑AI,就能看到纪要,不用传文件,超方便。
现在我再开会,再也不用当“打字机器”了—抱着iPad坐那,偶尔点头,偶尔加个发言人名字,散会直接导出纪要,行动项、重点数据、责任人一目了然。上星期老板说“最近大家的会议纪要质量提升了”,我心里偷着乐:哪是我提升了,是听脑AI帮了忙啊!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它“把复杂的技术藏在简单的操作里”—没有花哨的功能,没有难学的步骤,你需要的“实时转写、分清谁说话、滤掉噪音、帮你整理重点”,它都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对我们这种“怕麻烦星人”来说,这就是最棒的工具啊!
如果你也有“记笔记崩溃”“听录音麻烦”“多语言沟通慢”的问题,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不是我吹,它会让你觉得:“原来开会/学习/沟通,可以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