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激增,机房基础设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构建新一代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已成为产业共同面对的核心命题。
9月17日,在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上,科研机构、『数据中心』服务商、『互联网』运营商代表等产业链各方代表齐聚上海,围绕标准共建、技术共研与生态协同等话题讨论,并在大会上预发布《AIDC基础设施规范》,为未来2~3年的AIDC建设提供参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新发布的面向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术趋势报告披露,到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在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最终催生新型计算的全面兴起。
算力需求大爆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各行各业,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其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表示。
中国移动数智化部发展规划处高级项目总监高从文表示,行业评估国内人工智能『服务器』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智能算力规模复合增速超30%。这意味着,GPU『芯片』算力和交换机『芯片』容量不断挑战物理极限、迭代周期减少,AI基础设施需要持续升级。
华为最新发布的《智能世界2035》和《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报告,展望了未来十年包括人工智能、算力、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趋势。
报告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驱动产业革命。到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计算领域将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束缚,在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最终催生新型计算的全面兴起。
全球计算联盟(GCC)秘书处CTO苗福友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模型进入实用化阶段,人工智能正催生出大量全新的应用场景,AI产业正处于应用快速爆发期。
他解释,爆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础模型的训练,基础模型的训练会消耗大量的『芯片』算力,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这是普遍发生的事情。二是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也会产生很多算力方面需求。相应地,算力需求产生的驱动,带来AIDC形态要求它发生一些变化,不管是从散热还是供电、机房空间等都产生变化,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进一步指出,从多方预测来看,未来两三年,国内AIDC建设仍将保持每年40%以上的年增速,随后每年新增建设量还会增加,然后慢慢趋于平缓,预计到2030年前后,年增长率或在10%左右。
AIDC行业新标准出台
AI算力需求激增给『数据中心』带来变革性影响。在AI算力需求大爆发之下,相关算力密度、机房功率密度等问题接踵而至。
全球计算联盟(GCC)理事长金海教授指出,AIDC建设面临“热、电、空间”挑战,以及标准缺失、建设周期长导致的“AI等机房”困境。他呼吁产业链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更关键的是,AIDC基础设施标准尚未完善,上下游企业多处于各自探索阶段,这不仅带来成本浪费,也延长了交付周期。业内普遍反映,如今『数据中心』建设往往以“年”为单位计算交付时间,导致AI设备等待机房的现象发生,影响到产业发展的速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认为,AIDC产业正飞速发展,同时面临着规划、交付、运营等多方面的挑战,产业界需要一个面向新趋势的AIDC标准与规范,在结构、电气、液冷等多方面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共同推动AIDC与AI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在大会上,产业链上下游共14位代表联合发布《AIDC基础设施规范》,标志着AIDC建设进入新阶段,将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 随着AIDC基础设施规范的预发布,产业将从各自探索走向有章可循的新范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沈芷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新的规范标准破解了AI等机房的困境,通过推动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有效降低行业整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此外,有利于引导有序竞争,强化产业协同。
与此同时,华为在大会上发布了汇聚计算、数字能源、集成服务以及华为云等多领域综合实践与经验积淀的《AIDC机房参考设计白皮书》,进一步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参考实践。
华为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表示,AIDC是智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随着AI算力规模与『芯片』功率的快速提升,液冷『数据中心』正成为AIDC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液冷机房建设的挑战,需要协同产业链,加快液冷机房的产品化与标准化,加速AIDC的部署与使用,共同推动AI产业发展。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