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Vbot 下月投产,预计明年出货 3 - 5 万台(维动力饮料)

对话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Vbot 下月投产,预计明年出货 3 - 5 万台(维动力饮料)

9 月 16 日 - 17 日,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在武汉举行,来自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与汽车产业链等多领域的头部企业、科研院所负责人来到现场,共话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今天下午,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在现场分享了公司首款产品 Vbot 的最新进展,并接受了 42 号电波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他谈到,公司首款四足『机器人』️产品 Vbot 将于今年 10 月开始投产,并将汽车行业的试制经验迁移到 Vbot 上,试制过程可能比原来想象的更长。这一试制过程类似汽车行业的 P 阶段车的概念,维他动力将对试制『机器人』️进行测试,同时也会向媒体、内测用户提供样品。这一阶段测试结束后,才会直接卖给 C 端消费者。他说到:「消费者公测和原来计划差不多,买到的时间会更晚一些。」

维他动力对明年出货量的预估非常乐观,赵哲伦预计,明年四足『机器人』️ Vbot 能够实现 3 万 - 5 万台出货量。同时他还预计,2026 年消费级四足『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大约是 7 万 - 8 万台,维他动力能够实现 60% 的市占率。

消费级『机器人』️依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赵哲伦形容「还没到福特时刻,更不要说特斯拉时刻了」。因此这个行业还有相当多的空白,前人没走过的路要怎么走,会不会有坑,这些都是未知数。

在今天与赵哲伦的这场深度对话后,我们其实能够对维他动力在产品定义、研发、销售策略上有更清晰的认识。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

赵哲伦首先谈到了 Vbot 的产品定义:四足『机器人』️、能够在生活空间内移动、自然语言的交流,这三点结合做出不需要遥控的『机器人』️产品。

为什么选择四足?因为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夹爪、四足、自主移动已经进入了工程化阶段,双足和灵巧手还有距离。

用户场景到底是什么?维他动力的定义并不局限工厂或者家庭,而是分为大自然世界和人类构建的世界,如今『机器人』️将人类从图形交互的时代带入自然交互时代。

而在产品上,做到自然语言的交流,同时在失效成本和产品复杂度上找到平衡。

如今,普通消费者对『机器人』️有相当高的兴趣,但兴趣如何转化为购买呢?赵哲伦认为,这是个很难的过程。

他认为,从技术到用户会有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就是纯技术,会有很多 Demo 视频,也会有学术论文;第二阶段会有一定的产品化,能够实现比较好的可靠性,但是对用户有什么用依然不清晰;到了第三阶段真正商业化时,就要说清楚有什么用,同时在价格、价值之间做好匹配。

「所以今天其实还没有一家『机器人』️企业真正走到第三阶段,把有啥用和价格价值之间做好匹配。」赵哲伦说道,「我认为今天行业里并不是找到一个 iPhone,今天行业里其实应该先找到一个 Walkman,它的诞生更适应那个时代背景和它所对应的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

上个月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维他动力参展,赵哲伦评价此次展会给了他们非常正向的反馈,可以说是全场最 C 的展台。

在此次展会与用户的沟通中,维他动力发现四足『机器人』️自然语言交互同样重要,因此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之后能够更好理解人类所说的话。同时,维他动力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让 Vbot 成为更多家庭能够买得起的『机器人』️产品。

年底将铺设线下门店

对于即将开启销售的 Vbot,怎么卖也是个核心的问题。如今,『机器人』️产品大多采用线上售卖形式,这导致退货率非常高,那么维他动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会不会直接开始卷价格呢?

赵哲伦分析,在『机器人』️产品销售的初期,行业并不会卷价格,维他动力更会看重 NPS(净推荐值)。他回忆到多年前在特斯拉工作的经历:「当时特斯拉的车也不便宜,量也没有今天这么大,一个季度 4,000 到 5,000 台,但是 NPS 特别高。」

因此,在『机器人』️行业的初期,能够做到更高的 NPS,或许就是成功的关键。

同时,维他动力从今年年底开始布局线下体验门店,第一阶段在国内主要大城市都能体验到『机器人』️产品。

赵哲伦是这样分析的,现在消费者买一款 1,000 - 2,000 元的的 3C 产品,大概不用去线下,但如果买一款 10,000 元级别的无人机,还要去门店试用。汽车更是如此,很难有消费者不看车、不试驾就直接提车。

因此,对于 Vbot 而言,这就是一款介于无人机和汽车之间的产品。在线上渠道消费者可能会被「种草」,但是大家还是需要线下体验决定是否购买。

维他动力的线下门店将集成体验、销售、售后等多重能力,采用直营+合作伙伴联合共建的形式,与专业的分销团队共同建设核心体验店。

此外,赵哲伦还认为『机器人』️自带流量,因此还会和其他线下店铺合作,实现产品曝光。

『机器人』️制造还没到福特时刻

谈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程,赵哲伦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供应链依然不够成熟,『机器人』️制造完全没有到达福特时刻,更不要说特斯拉时刻。

他分析,曾经『机器人』️都是 to B 应用场景,每个公司的产量很小,因此中间环节都要保证高毛利,最终导致『机器人』️零部件非常昂贵。但就因为量少,即便毛利高,整个行业还是赚不到多少钱。这也是行业头部公司纷纷自研『机器人』️零部件的原因。

因此,维他动力希望『机器人』️出货量逐渐变大后,能够将供应商的毛利下降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在采访结束的交流中,赵哲伦谈到,目前电机占了 Vbot 『机器人』️ BOM 成本的大头,同时 Vbot 采用更高算力的『芯片』,并采用了激光雷达,这两部分的成本也会偏贵,反而电池的成本并没有太高。

他谈到,今天『机器人』️行业唯一不能与汽车复用的模块就是电机,因为『机器人』️的关节电机更小。

如今,购买一台『机器人』️关节电机大约需要 400 元人民币,如果四足『机器人』️就意味着需要用 12 台这样的电机,这就带来了 5,000 元的 BOM 成本,对于小型四足『机器人』️来说这是非常「恐怖」的。赵哲伦认为,长期来看,『机器人』️电机的价格有望降低到 200 元以内。

以下是我们与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的对话实录,略经编辑。

Q:从现实情况看,愿意为『机器人』️买单的这个消费者还是不是特别多?

A:在近三年或者五年,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为我觉得技术到用户其实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今天它是一个纯技术,然后你会看到很多 Demo 的视频,包括学术的论文。第二个有一定的产品化,你确实可以买到,相对可靠性 OK 了,但它对用户有啥用也说不清楚。第三个是真的商业化,它要把有啥用,和它值多少钱之间做一个很好的匹配。所以今天其实还没有一家企业真的走到第三个阶段。

我们提到一个观点,我认为今天行业里其实并不是找到一个 iPhone,今天行业里其实先要找到一个 Walkman,Walkman 的诞生其实远比 iPhone 的诞生更适应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它所对应的技术的创新和用户的需求。

所以我们觉得在一个『机器人』️的技术架构下,『机器人』️的技术架构其实叫做空间移动能力,本质上『机器人』️的所有的能力都是空间移动,无论是腿、足轮,还是灵巧手还是机械臂,基本上都是空间移动。怎么样把空间移动技术真的能好好的用在一个垂直的场景里,帮助用户解决他原来根本就解决不了的需求,或者原来价格没法去解决的需求,这个是我们认为这里面的核心。今天我们公司在四足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它可以跟着你在任何地方走任何的路,然后你完全不需要去控制它。

Q:四足『机器人』️领域,真正系统层面的一个核心的推动力是什么?维他动力在这个领域里面有什么布局吗?

A:为什么会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本质是你的计算器已经有非常好的能力层,能力层可以交叉组织成各种应用,这时候其实你就需要一个相对更通用的形态,通过一套操作系统,能让开发者用更少的力气去做开发。

所以我们 Vbot 有个万能的背板,这个在我们看来是个通用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面我可以放相机📷️,我可以放机械臂,然后我也可以放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一旦我具备很好的通用移动能力,然后我背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硬件,它就能组成应用。我希望我的通用移动能力是能被开发者所用起来的。

开发者如果能很随意地调用我的通用移动能力,它可能就是一个移动的冰箱、移动的投影、移动的机械臂、移动的摄影师,那这时候它就成为了真正的 OS。这是 3 到 5 年里,我们觉得必须要做的事情。

Q:Vbot 我们收到的反馈如何?产品上市的进展如何?

A:首先 WRC(世界『机器人』️大会)确实给了我们很正向的反馈,其中非常棒的一点,我们可能是全场馆我认为最 C 的一个展台。后面两天都是家庭拖家带口过来看这个展,好多人都来我们展台,跟『机器人』️互动。

所以我们验证了一个原来的预设,自然语言交互,它的交互的有趣性和有用性还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加大了投入,针对怎么去理解包括孩子、各种家庭成员的语言的产品。

然后另外一点,由于我们受到了非常大的喜爱,所以我们进一步就是联动了我们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我们还是想把价格尽量做的更合理一些。当然因为产业链没有那么发达,它一上来价格可能会偏高一些,但是我们认为尽量的要让更多的家庭能买的了。

第三个点,其实我们又更细致地盘了整个生产的整个过程,我们会把质量做的更高。我们差不多下个月会开始投产,10 月份,但是我们会用原来汽车行业的经验去加大我们对于产线的整个试制的过程。

我们试制过程可能会比原来想的要更长,所以我们试制多轮,试制出来的就是汽车行业 P 阶段车的这个概念,我们是拿来自己做测试,包括做一些媒体的内测和用户的公测。这个阶段我们会拉得稍微更长一点,让更多的人去测试、使用,得到反馈之后,再真正地去卖给 C 端消费者。

所以可能我们消费者能公测的时间可能跟原来差不多,但能买到的时间会比原来稍晚一些。因为我们想做更多的测试,我觉得质量要做好,才有机会把这个产品做得更好。

Q:像 Walkman 一样的『机器人』️产品,你觉得是它最核心的是语言交互吗?

A:它有几点,一个点是我们觉得它在基础能力上必须得做到极致,包括自然语言交互和自主移动。而且自主移动是用上了自动驾驶领域里面的 VLA 模型。

一个是大家今天看到以小米 YU7 等车型做了舱外的语言交互,你舱外可以唤醒,让它开前备厢。然后你在唤醒它的时候,它灯会闪,它有一个唤醒状态。那这个其实跟『机器人』️非常像。其实在车上说实话应用空间不是那么大,但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唤醒这个『机器人』️,你可以让它说到我这来,或者你到那边去,这个就是变通了。

第二点是大家今天看到小鹏 P7 上,你在副驾唤醒它会往你那挪,主驾唤醒也会往这挪,这个本质上跟我们对『机器人』️的头部是一样。他主要是通过声音定位来做好『机器人』️头部。

第三个就是今天大家讲非常多的 VLA 模型,我们认为在生活空间是更必要的。大家觉得在交通环境里面这个事好像有一点点可有可无?语音控制它太结构化了。你在车上,你就是变道、左转、右转、掉头,差不多就是这些操作。但你今天在和『机器人』️的交流,你要跟他说的东西是完全你只有语言描述,且你甚至都描述不清。这时候我们认为它整个就变成了 Language,这部分就变得更重要了。

Q:这两年哪些关键突破推动了产品走向量产,量产之后对于未来的出货量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A:在『机器人』️上我觉得是踩在巨人肩膀上。为什么选择四足的形态,我前面说了一个观点说,四足是『机器人』️本体最稳定的一个形态,过去四足至少经历了两拨,我们可能算第三拨。第一拨是波士顿的 Spot,Spot 真正打通了全地形移动的能力,这些 Spot 大家在五年前就看到各种各样的视频,它能比人有更好的移动能力。

第二个,其实宇树做了很好的突破,宇树很好地用到了整个中国的供应链,把产品的质量、架构设计的更加成熟。为什么在海外很多的科研院校那么喜欢用到宇树科技的 Go2 呢,其实它比 Spot 要便宜很多,质量又好,这也是在本体上进一步成熟了。到我们,本体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它的产品结构和质量。另外一点,因为今天还有前面说的两大机会,一个是端侧的 AI 能力,原来从自动驾驶里积累的算法,怎么用到『机器人』️上。

第三个是大模型带来的自然交互用到『机器人』️上。一条线可以叫『机器人』️的主线,然后又从自动驾驶和大模型上来了两条虚线,这三条线结合在一起一个点是我们想做的『机器人』️。

出货量的话我们预估,明年是我们的第一个销售自然年,基本上会到 3 万 - 5 万台。

Q:关节、『芯片』有没有自研的计划?

A:今天中国供应链非常成熟,它带来了做『机器人』️的可能性,但同时『机器人』️供应链非常不成熟,它带来了今天『机器人』️价格还是挺贵,而且没有一个很好的生产标准。今天你去参观大家造『机器人』️的工厂,你看到它远比汽车的自动化率低太多,它基本上都是手工组装,所以我们认为整个供应链角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这个行业更多是 to B 的,to B 意味着每个公司的产能很小,中间每一个环节都要赚 50% 的毛利,中间每一个零部件都卖得很贵,卖得很贵也赚不到多少钱,因为它量很小。

其实我们是希望通过把量走起来之后,把零部件每个环节的毛利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也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特斯拉和比亚迪早期要自研这么多的部件。你合作伙伴他没法真的相信你能到那个量,或者是给到这个成本去做这个生意。

比方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机器人』️上,关节电机确实占了很大的成分,占了 1/3,这块很大的成分做电机的也要挣钱,在这点上我们已经在自研我们的电机。包括其他部件会大量跟原来汽车的合作伙伴去合作,这个是我们在供应链上的还有很大空间,因为量根本没起来,现在完全没有到『机器人』️的福特时刻,还不要说特斯拉时刻。

第二个,我觉得今天『机器人』️让我看到了非常非常大的希望,跟我前十年看到的电动汽车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十年前就在做智能电动车,我非常热爱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发展的非常迅猛也很快,因为汽车的文化来自欧洲、美国,今天在我看来虽然每年车展也有非常多的老外到中国来学习,他更多是看有哪些技术可以为我所用,本质上车还是一个欧美的产业。并且如果我们要做全球化的汽车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太可能是完全占用别人的腹地,做到完全去占领这个市场,真的把它作为一个 China Native 的一个产业,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但今天由汽车产业带来整个中国供应链的提升,包括无论是电动化的所有电池、电机,包括整个智能化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芯片』,这部分在我看来在『机器人』️上完全复用,而且今天中国基本上是在全球领域绝对的优势,就是我们绝对会让『机器人』️成为 China Native 的一个产业。今天特斯拉不用中国的供应链也造不出『机器人』️,这是非常核心的。

所以如果回到这次创业来说的话,我会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 20 年、30 年的事情,创造出把中国的『机器人』️做到全球各地,至少有点像上一个时代欧美的汽车和上一个时代日韩的电子产品那样子风靡全球,这是我看到的并且为什么非常决心去做这个创业的一个原因。

Q:感知到决策,您觉得现在面临哪些核心的挑战?

A:今天这个倒是有一定行业共识的,整个『机器人』️相比 AI 来讲它非常缺数据,今天的数据都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文本和图片,『机器人』️的动作、动态数据是没有的。过去唯一真正意义上的 Embodied AI,唯一跑通的链路只有自动驾驶,然后自动驾驶大量数据又来源于驾驶员的第一视角。事实上今天有很多公司在复用这条链条,在自己采集数据,有很大的数采中心,包括特斯拉,包括国内也有公司是这样做的。这个事听起来自己采取数据还是相对比较有限,在数据层面,这是标准意义上的行业问题,没有数据就做不了后面的 AI。

数据层面存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一个能启动的阶段。今天在做生活空间自主移动这么一套模型,事实上像今天所有做自动驾驶车一样,我们采集了大量生活空间自主移动的数据,各位媒体老师到北京到我们公司那的话,基本上可以看到楼下全是狗,基本上在做大量的数据采集,这是一个必须的能启动阶段。

第二个阶段也是为什么我们真的想把产品真正交付到用户的核心原因,它必须是产品到用户,然后让更大量的用户,成万,上十万,上百万的用户,他能跟你共同创造数据,并且有更多的场景,通过我们自己采集始终是有限的,基本上我们『工程师』也很难进小区,所以是有限的。

第三个阶段是我们认为『机器人』️可能会带来新的繁荣,今天大家会讨论更多的生成数据、仿真数据,这部分的能力在自动驾驶上不那么重要,现在自动驾驶上用到的是更多的真实的闭环数据为 95%。但在『机器人』️上,我们认为在整个仿真和生成会带来更大的繁荣,但它是基于你已经有很好的真实数据基础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第三阶段会带来生成和仿真。

所以第一步回到我们自身来说,会非常务实地先去做数据采集。

Q:现在行业发展除了技术以外,面临最大另一个因素也是在人才这方面,是这样吗?

A:这个事情其实在大概四年前到五年前的时候,在自动驾驶行业其实发生过,我个人的经历是五年前,包括理想汽车在内的自动驾驶扩张团队,招行业的人才。

当时就发现在整个国内做自动驾驶人才非常短缺,后来到 22、23、24 年,大量地通过校招和人才培养造就了很多自动驾驶人才。今天从自动驾驶做出来到今天来看『机器人』️来讲的话,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的沃土,包括海外回国的,包括中国高校这些学生的素质都非常非常好。

由于『机器人』️它本身是个全新产业,哪怕过去做了十年『机器人』️的人,他也不一定能做好今天的具身智能。所以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兼容更多的年轻人,去进到这个产业里面,然后一起去做新的项目,去做新的挑战,这反而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大量的真正实操型的人才。

今天这个行业不太缺理论,人才所谓培养都要实操,一块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虽然短期内它确实是一个问题,我想找一个做过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也就是说在过了两三年之后中国有大量这样的人才都做过几个项目。

Q:Vbot 上市的时候会不会用产品定价优势来实现差异化的竞争?

A:今天这个行业还没有发展到以定价优势来判断产品是否成功的阶段,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定价的高或者低,最核心是它有没有它独特的价值。

我们目前内部还在定价当中,因为定价也取决于我们对于整个成本的考量,我们一定会给到一个还不错的价格,但今天还不至于说要比价格高低,我们内部叫 NPS ,更多是比用户买了以后到底是吃灰还是推荐朋友也买,这是一个核心。

因为我个人其实非常早的时候就在特斯拉工作,非常理解的一点,当时的特斯拉车其实不便宜,Model S、Model X 的那个时代,说实话量也不大。当时我印象很深,全国一个季度也就是 4,000 台到 5,000 台,但是 NPS 特别高。但是特斯拉主打的就是用户推荐,一个特斯拉车主推荐三个车主还送一套轮毂,车主都乐此不疲地在做推荐,本质上是它带来了新体验,这是今天这个行业的核心。

Q:我们会不会做一些线下的门店,让用户先来试用一下,让退货率降低?

A:我们从 WRC 之后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讨论怎么去卖『机器人』️的问题,如果今天大家把一个卖货的东西分类来看的话,有这么几类。你今天买一个 1,000 到 2,000 的 3C 产品,大概率你可以不用去线下,网上直接买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如果你要买一款大一点的数码产品,比如可能接近万元的无人机,你可能要去线下看一看,跟里面的店员多聊一聊。更极致的就是车,车很难你不去试驾体验就真的去提车了,这个就特别特别少。

所以今天『机器人』️恰恰在我们看来它基本上位于无人机和汽车之间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它的线下体验非常重要。很有可能线上的用户对我们也有小订、大定或者怎么样,就是大家都已经对你很「种草」了,但真正意义上大家对你去确认这个东西还得线下用一下。

我们确实会在年底开始布点线下的体验,让线上感兴趣的消费者,至少第一阶段在国内的大城市可以体验到我们的『机器人』️,并且去购买,这是下一阶段我们会去做的。

销售非常有挑战,我们回头看『机器人』️的时候,真的没有人卖过。今天其实有卖『机器人』️,但是在我看来卖得很糙。跟 3C 数码一样卖也不行,你说跟车一样卖,我觉得也不行,跟车一样卖成本太高了,跟 3C 数码一样卖缺乏体验,这两个都不行。

我说几点我们内部现在讨论的,我觉得还挺不错的思考。第一点,我们发现『机器人』️它是流量本身。今天好多的店铺,为了招引流量会周末租一个『机器人』️,周末在那做动作,为了把人吸引过来。所以我们认为今天的『机器人』️在线下可以大量的跟已有的店铺去合作,一是帮助他们去引流,二是扩大我们的影响,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点,因为我们不可能去开好多家店,我们并没有资金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曝光层面的。

第二个到体验层面,我们认为『机器人』️的体验非常重要,我们会开线下体验的门店,我会认为这个线下体验的门店,更多要把体验、销售,甚至包括一定程度的售后程度都做到位了,消费者买的时候才会比较放心,就是线下买了之后这东西它有用不来的,他也可以回来问你,他有啥问题了都可以回来找到你,这是比较重要的。

这部分完全自己去做这部分又会很重,这部分会采取直营加上合作伙伴联合共建的方式去做这件事情,跟专业的分销团队共同去建核心体验店,希望把销售、体验包括售后服务做成一体的,确保的是第一阶段至少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能体验,然后能在现场决定购买之后,如果有任何问题还能回来找到我,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核心。

所以在我们看来,一个是上面这一层的曝光,当然线上一定会去做,线上会有大量的包装,线下也很必要。另外,在体验层,它是怎么让用户真正觉得这产品可购买,这两层都会做一些创新。

特别声明:[对话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Vbot 下月投产,预计明年出货 3 - 5 万台(维动力饮料)]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能测量什么浓度)

专注于气体检测仪、VOC在线监测设备、粉尘检测仪、颗粒物扬尘在线设备、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站、恶臭在线监测设备等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研发制造以及提供完整的工业安全和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始终围绕环境与安全场景…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能测量什么浓度)

『井柏然』同时官宣2部剧,税务稽查搭『张颂文』,都市爱情搭孙千,要火(『井柏然』和gjc)

预告中他金丝眼镜👓后的阴鸷眼神,与『井柏然』的正气凛然形成强烈戏剧张力。《新生》里千面骗子的层次哭戏,《归路》中排爆特警的硬汉形象,再到如今双剧并行的多面演绎,他始终在突破舒适区。 手握百亿票房的他,这次同时驾驭税…

『井柏然』同时官宣2部剧,税务稽查搭『张颂文』,都市爱情搭孙千,要火(『井柏然』和gjc)

网红“小黑妮”结婚带货『直播间』被封 婚礼变卖场引发争议

9月17日上午,网红“小黑妮”开启结婚直播,数万网友在线送祝福。然而,直播中途出现了一位自称是小黑妮姑姑的女士,她在画面中推荐洗护用品等商品,小黑妮也在一旁附和,这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不久后,『直播间』在7时14分被封下播

网红“小黑妮”结婚带货『直播间』被封 婚礼变卖场引发争议

『杨采钰』产后晒美照秀身材,与陈金飞缘分已尽,现任男友身份不简单(『杨采钰』拍照)

这个决定在当年校友群里引发热议,现在看来却充满远见。直到去年巴黎『时装周』上,她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富三代张向荣并肩而立的画面流出,人们才惊觉: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始终牢牢掌握着自己的人生方向盘。" 从武汉弄堂里…

『杨采钰』产后晒美照秀身材,与陈金飞缘分已尽,现任男友身份不简单(『杨采钰』拍照)

信阳防渗土工膜采购注意事项(防渗膜土工膜价格)

采购合适的防渗土工膜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还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和长期效果。询问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在运输、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建议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运输和存储责任,确保材…

信阳防渗土工膜采购注意事项(防渗膜土工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