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且价格较高的试剂工具,即便是国产一抗的目录价格也通常在1800元左右(100 µL)。由于其高昂的成本以及对运输和储存条件的严格要求,正确保存抗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抗体运输与储存的关键注意事项,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地维持抗体活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运输:第一道防线抗体运输需维持低温环境以确保稳定性。
- 首选4℃冰袋运输:尽管-20℃是常用保存温度,但用干冰(-78.5℃)运输会导致抗体冻融一次。4℃运输可最大程度避免冻融损伤。
- 开箱自查:收货时立即检查冰袋是否融化。若完全融化,需联系供应商协商处理。
无论液体还是冻干粉,收货第一步:开盖前务必离心
- 参数设置:4℃、12000 rpm、3分钟(若体积<50μL,延长至5分钟)
- 原因:运输颠簸使抗体液滴飞溅至管盖或管壁,直接开盖易导致损失和污染。此操作可确保附着于管壁或管盖的抗体沉积至管底,避免开盖时造成的样品损失。
实验室常用的储存温度包括4℃、-20℃和-80℃,不同抗体应依据产品说明书选择储存条件。
特别提示:-20℃含甘油抗体实际处于“过冷状态”而非完全冻结,因此取用少量时无需融化,直接枪头吸取即可(避免反复冻融)。对于自稀释的工作液,建议现配现用,短期可4℃保存1–2周,不宜长期存放或反复使用。
四、稳定剂为维持抗体活性,常需在溶液中添加稳定剂:
- 甘油:作为保护剂,可降低冰点。50%甘油可使溶液在-20℃不结冰,避免冻融损伤,但不适用于-80℃条件。
- 叠氮钠:常用作防腐剂,工作浓度一般为0.02%(w/v)。该试剂剧毒,需避免与金属接触或剧烈碰撞。不可用于活细胞实验、体内研究或HRP标记体系。必要时可通过透析等方法去除。
- 牛血清蛋白(BSA):作为蛋白稳定剂,可减少管壁吸附并提高总蛋白浓度,提升抗体稳定性。但BSA可能干扰某些标记或定量实验,需酌情使用。
分装能有效避免反复冻融导致的抗体变性、聚合和效价下降:
多数商品化抗体已添加50%甘油,-20℃下不易冻结,冻融风险较低;
分装时需注意体积不宜过小(建议不小于10 µL),以避免管壁吸附和蒸发导致浓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