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样品前处理的技术,其标准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步骤:活化、上样、淋洗和洗脱。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进行说明。
一、标准操作步骤
1. 活化步骤(Conditioning)
目的:除去小柱内的杂质并创造一定的溶剂环境,使填料达到最佳吸附状态。
操作流程:
- 反相柱(如C18、C8):先用3-5 mL甲醇润洗,再用3-5 mL水或缓冲溶液冲洗,保持流速1-2 mL/min。
- 正相柱(如硅胶):用3-5 mL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活化。
- 离子交换柱:用酸/碱溶液调节pH后活化。
注意事项:
- 活化时避免柱床干涸,否则需重新活化。
- 活化后应立即上样,防止填料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而失去活性。
- 重力法(自然滴落)比吸力法(真空抽滤)效果更好,虽然耗时较长但能获得更理想的柱头吸附效果
2. 上样步骤(Loading)
目的:将样品中的目标物吸附到填料上。
操作流程:
- 样品需提前过滤(0.45 μm滤膜)或离心去除颗粒物。
- 以较慢流速(0.5-1 mL/min)加载样品,避免过载。
- 可调节pH或添加盐以提高目标物保留率。
注意事项:
- 流速控制至关重要,过快会导致吸附不充分,过慢可能引起堵塞。
- 样品需预先处理,根据目标物性质调节pH值和离子强度,提高吸附效率。
- 对于复杂样品,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如过滤、调整pH值、去除杂质等
3. 淋洗步骤(Washing)
目的:最大程度除去干扰物,保留目标化合物。
操作流程:
- 使用弱洗脱能力的溶剂(如水、低浓度甲醇/乙腈)。
- 淋洗体积通常为3-5 mL,流速1-2 mL/min。
注意事项:
- 淋洗液的选择需根据目标物和杂质的性质,应对杂质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洗脱能力,而对目标物的洗脱作用较弱。
- 避免过度淋洗导致目标物损失。
- 淋洗过程中要确保固相萃取柱始终保持湿润,避免柱床干涸
4. 洗脱步骤(Elution)
目的:用小体积的溶剂将目标物从填料中释放并收集。
操作流程:
- 选择合适的洗脱溶剂(如甲醇、乙腈、丙酮或酸性/碱性溶液)。
- 分2-3次洗脱,每次1-2 mL,流速0.5-1 mL/min。
- 收集洗脱液后浓缩或直接分析。
注意事项:
- 洗脱剂的选择应考虑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极性、溶解度等。
- 洗脱剂的体积是影响洗脱效果的关键因素,过小的体积可能无法完全洗脱,而过大的体积会稀释洗脱液中的目标化合物浓度。
- 对于酸碱敏感的化合物,洗脱剂的初始pH值非常重要
二、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步骤要求
1. 食品安全检测
- 样品处理:农产品需均质提取,乳制品需去蛋白处理。
- 溶剂选择:农残检测常用乙腈-水体系,兽药残留需考虑pH值影响。
- 净化要求:采用保留目标物模式比保留杂质模式净化效果更好。
- pH控制:对于酸性农药,样品需酸化至pH=2-3
2. 环境监测
- 水样处理:需酸化(pH=2.5)以抑制目标物电离。
- 淋洗优化:用弱溶剂(如10%甲醇)去除基质干扰物。
- 目标物选择:针对多环芳烃(PAHs)、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3. 药品与生物样品分析
- pH控制:需严格控制样品pH值在目标物pKa±2范围内。
- 基质效应:复杂生物基质可能竞争吸附位点。
- 样品处理:血样需抗凝,尿样需离心去除沉淀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回收率低:
- 原因:流速过快、pH不当、洗脱不充分。
- 解决:优化流速(1-2 mL/min),调节pH值,增加洗脱液体积或强度
- 背景干扰大:
- 原因:样品净化不足或固相柱选择不当。
- 解决:增加预处理步骤(如LLE),选用选择性更强的SPE柱
- 目标化合物穿透:
- 原因:萃取机理选择不合适或吸附容量不够。
- 解决:改用吸附力更强的固相萃取柱或减少上样量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固相萃取过程的高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样品前处理结果。
固相萃取(SPE)的步骤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但其具体操作会根据吸附剂类型和分析目标进行调整。以下是详细的步骤解析,适用于最常用的反相SPE模式。
固相萃取(SPE)核心步骤总览
固相萃取的本质是一个色谱分离过程,其标准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图表代码
下载
为结合做准备
目标物被保留
去除干扰物
第四步:洗脱
用强溶剂冲洗
将目标物解吸并收集
得到纯化与富集的样品
第三步:淋洗
用弱溶剂冲洗
洗去弱保留的杂质
目标物仍保留在柱上
第二步:上样
将样品溶液
缓慢加入柱中
目标物被选择性保留
第一步:柱预处理
活化
用强溶剂润湿吸附剂
创造结合环境
平衡
用与上样溶剂相容的弱溶剂
冲洗柱床
固相萃取核心步骤
详细步骤分解
第一步:柱预处理(活化与平衡)
目的:去除吸附剂上的杂质,并创造一个适合分析物与吸附剂结合的环境。
- 活化(Solvation):
- 操作:用1-2个柱体积的强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缓慢通过SPE柱。
- 原理:溶解并洗去吸附剂上可能存在的杂质,同时润湿吸附剂表面,打开其疏水官能团(如C18链),使其充分暴露,准备与分析物结合。
- 常用溶剂:甲醇或乙腈(对于反相SPE)。
- 平衡(Equilibration):
- 操作:用2-3个柱体积的弱溶剂(通常是与样品溶剂相容的水或缓冲液)冲洗SPE柱,去除活化用的有机溶剂。
- 原理:使柱床环境与上样溶剂(通常是水相)相匹配。如果柱子在有机相环境下直接上样(水溶液),分析物无法有效保留,会导致穿透(Breakthrough),回收率急剧下降。
- 常用溶剂:水、缓冲盐溶液(pH需调整以确保分析物为中性分子)或<5%的甲醇水溶液。
第二步:上样(Sample Loading)
目的:使样品溶液缓慢通过SPE柱,让目标分析物被选择性吸附在吸附剂上。
- 操作: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通常是水相或含低比例有机相)转移至SPE柱中,依靠重力、负压(真空)或正压使其以稳定、缓慢的流速(通常1-5 mL/min)通过柱床。
- 优化点:
- 流速:流速越慢,接触时间越长,吸附越充分。过快会导致分析物来不及保留而穿透。
- pH值:对于可离子化的化合物,调节样品溶液的pH至关重要,需确保目标物以中性分子形态存在,才能被反相吸附剂有效保留。
第三步:淋洗(Washing)
目的:洗去吸附剂上弱保留的干扰杂质,而将强保留的目标分析物留在柱上。
- 操作:用1-2个柱体积的弱洗涤溶剂通过SPE柱,并弃去流出液。
- 原理:使用强度刚好能洗掉杂质,但又不足以洗脱目标物的溶剂。
- 常用溶剂:通常是含5-20%有机相(甲醇/乙腈)的水溶液或缓冲液。有时也会使用纯水来洗掉盐分。
- 优化点: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淋洗液,在保证目标物回收率不损失的前提下,找到能去除最多杂质的最强淋洗条件。
第四步:洗脱(Elution)
目的:用强溶剂将目标分析物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并进行收集。
- 操作:用1-2个柱体积的强洗脱溶剂通过SPE柱,并仔细收集全部流出液。
- 原理:使用强度足够的溶剂,破坏分析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疏水作用、离子键等)。
- 常用溶剂:
- 反相SPE:甲醇、乙腈、丙酮或其与水的混合液。对于强保留化合物,可使用二氯甲烷/异丙醇等更强溶剂。
- 离子交换SPE:通过改变pH的溶剂来洗脱(如含2-5%甲酸的甲醇用于洗脱碱性化合物)。
- 技巧:
- 流速:慢速洗脱以确保充分解吸。
- 体积:分两次用小体积洗脱(如2 x 0.5 mL)比一次大体积洗脱(1 x 1 mL)效率更高。
- 干燥:在洗脱前,可增加一个抽干或氮吹干燥步骤,去除残留水分,避免稀释洗脱溶剂,提高富集因子(特别对GC分析重要)。
洗脱后处理(可选但常见)
- 蒸发与复溶(Reconstitution):
- 操作:收集的洗脱液通常含有高比例有机溶剂,可能需要使用氮吹仪在温和加热下吹干。
- 目的:去除溶剂,实现富集。
- 复溶:将吹干后的残渣用小体积的、与后续仪器分析(如HPLC流动相)兼容的溶剂重新溶解。
- 好处:大幅提高方法灵敏度。
- 过滤:
- 操作:将复溶后的样品通过针头式过滤器(如0.22 µm尼龙膜或PTFE膜)。
- 目的:去除可能存在的微小颗粒,保护色谱柱和仪器。
总结与注意事项
步骤目的常用溶剂(反相SPE为例)关键要点1. 活化润湿吸附剂,去杂质甲醇、乙腈2. 平衡创造适合保留的环境水、缓冲液柱床绝不能干!3. 上样目标物被吸附样品水溶液控制流速,调节pH4. 淋洗去除弱保留杂质5-20%甲醇/水弃去流出液5. 洗脱收集目标物纯甲醇/乙腈收集流出液,控制流速(后处理)富集、复溶、过滤兼容分析仪的溶剂提高灵敏度,保护仪器
遵循这些步骤,并针对您的具体分析物和基质进行优化(特别是pH和溶剂强度的调整),就能成功完成固相萃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