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北京,秋高气爽。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隆重开幕,在这场国际盛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带来的CO接骨『机器人』️惊艳亮相,成为中医药创新成果的焦点。
而这项创新技术的背后,正得益于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创新的“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跨域共建:研究生培养的“南阳模式”
2025年6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召开了首期联合培养研究生课题开题答辩会。这标志着《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体系》完成跨区域共建。该体系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将望京医院成熟的研究生管理规范与动态考核流程平移至南阳市中医院;植入AI骨科『机器人』️等特色科研方向;贯通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与学术资源,使京宛两地科研学术资源实现同质化对接。
双导师职责分工明确:望京主导师负责AI算法开发,南阳临床导师承担病例入组工作。在成果共享方面,论文标注双机构署名,实现了实验技术与临床资源的共享。
创新成果:CO接骨『机器人』️研发成果彰显京宛贡献
发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落地南阳的CO接骨『机器人』️在服贸会上一经展出,便引起广泛关注。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健康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
这款『机器人』️的研发历程始于2013年国家自然课题思路,经过无数次临床试验与改进,团队成功研制出两款先进的接骨『机器人』️:三臂十一轴接骨『机器人』️(用于下肢长骨骨折)和六轴撬拨复位『机器人』️(适用于关节内骨折)。
目前,两款『机器人』️均在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应用于临床。南阳骨伤专家应用三臂十一轴接骨『机器人』️已开展临床试验一百余例,每月临床病例数约二十余例;应用六轴撬拨复位『机器人』️也已开展临床研究三十余例。
未来展望:科教引领打造中医骨伤诊疗高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围绕区域内发病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特别是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的病种,医院将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临床专科群,推广中医经典病房、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推动中西医协同攻关。
通过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融合,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建设,南阳市中医院将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贡献力量,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金秋九月,京宛两地合作结出的硕果——双导师制培养的创新人才和CO接骨『机器人』️等创新技术,正成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最美风景线!(刘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