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村街道新上岗的“黑科技”机器,模仿人体呼吸进行诱捕 55台吞天蛙,日吞3万只蚊子 本期串门记者 王伊灵
显示已经诱捕269只蚊子的“吞天蛙” 王伊灵 摄 |
9月10日下午的实时数据显示 受访者供图 |
第一次听说有了一个“灭蚊黑科技”时,我在期待之余是有些不信的。
伴随着今年破纪录的高温,蚊子也分外活跃,尤其是在市民逃离酷暑、享受惬意的连片绿地之中,如果不随身带着驱蚊的物件,长时间停留难免遭罪。这也是我不信的原因之一。
这款新的“灭蚊黑科技”是本月初悄悄在杭州蒋村“上岗”的——蒋村街道水系环绕,滋养着连片绿树,真的有那么大作用?
“真的改观很多,特别是和没有这个设备的其他地方相比,能明显感觉到蚊子少了很多。”蒋村居民胡阿姨再三和我强调“能感觉到”,“这设备自己还会计数呢,灭了几只蚊子都有记录的。”
于是,昨天上午,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赶到了蒋村街道的十字港阅读基地。
草丛待了大半个小时,没有蚊虫叮咬
一开始,我并没有认出这台“灭蚊黑科技”。
来到十字港阅读基地时,我就在一片树荫下的草丛里看到了它们。它的外观是近一米高的黑色圆柱状机器,顶部设有多排小孔。
之所以没认出来,是因为外观着实比较像吸烟区的烟灰缸立柱,让我下意识忽略了它。
“我们给它取名‘吞天蛙’。”杭州吞天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岳鹏介绍道,它的全称是“智能呼吸式捕蚊器”,他们公司花了3年时间研发。
走近时,能看到这台“吞天蛙”正面嵌着一块实时显示捕蚊数字的电子屏,白色数字不时跳动——截至上午10点,已捕捉269只蚊子。
电子屏上还显示着一块二维码,我好奇地扫了一下,显示的是“当前气温26.5℃、强力运行模式”等信息。
能捕捉这么多蚊子?我特意避开人群,找了几处草木茂盛的角落,停留了大半个小时,还真的没有遭到任何蚊虫的叮咬。
“现在明显感觉蚊虫少了,小家伙也能安安心心在外面玩了。”带着孩子在十字港玩耍的张女士如此说道。散步经过的李阿姨也笑着补充,说自己以前带孙子来这里,最多待20分钟就得走,“你看,我现在坐了一上午,腿上也没一个包。”
模仿人体呼吸吸引蚊子,达到物理诱捕效果
为什么能产生这么明显的效用?其原理是什么?
“它的核心原理是仿生诱捕,不靠任何化学药剂。”胡岳鹏解释说,“吞天蛙”采用的诱捕方式是通过转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模拟和人体呼吸相似的二氧化碳释放浓度,吸引蚊子靠近后,再通过机内气流悄悄把蚊子吸入,达到物理诱捕蚊虫的效果。据了解,这款“吞天蛙”已获多项核心专利。
目前,蒋村街道一共布置了55台“吞天蛙”,主要分布在十字港阅读基地、庐境书房和果麦书房周边,设备间隔10米左右摆放,覆盖面积每台在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重点集中在水边、树荫下及居民活动密集区,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
街道工作人员沈振豪告诉我,自投入使用以来,“吞天蛙”的捕蚊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在9月10日前后迎来捕捉高峰——3处点位55台设备当日共捕捉3万只左右。此后几日,随着源头捕捉的持续运行,3处点位的总捕蚊量有明显下降。胡岳鹏补充道:“因为蚊子繁殖能力是有限的,连续从源头捕捉,蚊虫数量就会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蒋村街道是杭州首个落地“智能呼吸式捕蚊机”的街道,“吞天蛙”凭借环保、智能的设计脱颖而出,这也是蒋村本土企业的技术成果落地。
“目前设备已运行一周,状态稳定、效果显著,”沈振豪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向更多的户外场景延伸。”
不仅是诱捕蚊虫,“吞天蛙”还搭载先进的监测系统,可实时反馈蚊虫密度变化,动态生成“蚊情热力图”,为实现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沈振豪说,蚊子活跃的时节,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高发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实现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哪里密度升高,我们就动态调整哪里的设备运行策略,甚至临时增派设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他补充道,设备支持app远程管理,实现了无人化运维,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设备还能与公园里的户外智能屏联动,向市民实时发布蚊情动态和防蚊提醒,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