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建设指南报告
报告共计:32页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建设:『数字化』转型下的防护新图景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实现能源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随着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源网荷储各环节实现智能协同的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剧,构建坚实的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覆盖源、网、荷、储全环节。发电侧,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及地方发电企业加速推进清洁低碳转型,『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火电优化、『新能源』发电预测与调度;电网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依托“云大物移智链边”技术,打造智慧化运行体系,从早期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逐步迈向全业务、全环节的数智化升级;需求侧则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源消费效率,推动绿电消费比例提升与负荷柔性调节。在此过程中,源网荷储一体化数字平台与智慧电厂成为建设核心场景,前者实现“电、气、热、信”多网耦合与全链路『数字化』,后者则通过全域感知、智能管控,推动发电企业生产运营智慧化,这些新型场景也为安全防护带来新挑战。
近年来,全球电力行业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威胁态势日趋复杂。勒索软件攻击成为主要风险之一,BlackCat、LockBit3.0等知名勒索组织频繁瞄准电力高价值目标,攻击手段从传统的“广撒网”转向定向攻击,还出现双重勒索、三重勒索模式,即不仅加密数据索要赎金,还会泄露隐私数据或发起DDoS攻击施压。2024年初,法国施耐德电气遭仙人掌勒索软件攻击,部分云平台功能受影响;2023年德国西门子能源因MOVEit Transfer平台漏洞遭遇CLOP勒索软件攻击,数据被窃取,此类事件凸显勒索攻击对电力产业链的严重威胁。
漏洞利用攻击与数据泄露事件同样不容忽视。2023年丹麦关键基础设施因Zyxel防火墙0day漏洞,22家能源企业遭入侵;印度电网曾被黑客利用Boa Web Server漏洞突破防线。数据安全方面,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以色列核反应堆数据库等相继出现数据泄露,攻击者通过暗网出售敏感信息,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营与用户隐私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此外,APT组织针对性攻击愈发专业,部分攻击甚至能直接影响电力设施物理运行,如通过技术手段操控变电站断路器跳闸,导致区域断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层面已构建多层次政策法规体系,为电力行业安全建设提供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奠定法律基础,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从监管机制、主体责任、管理保障三方面优化行业安全管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则进一步细化技术防护与测评规范,覆盖电力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场景,为安全建设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框架。
针对核心安全风险,行业内已形成多维度防护方案。在云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结合电力行业“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传统方针,构建全域防御体系,通过云工作负载安全防护、应用层RASP技术、网络可视化微隔离等手段,保障云上业务安全,同时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打造安全运营平台,实现威胁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
全链路勒索攻击防护方案围绕“预防、预警、阻断、约束、恢复”全流程,创新采用攻击样本AI深度检测、数字加密还原技术,结合零信任网络架构,从漏洞端口屏蔽、ATT&CK行为监测,到进程级攻击阻断、密钥截取解密,形成闭环防御,即使发生攻击,也能通过卷影副本技术实现分钟级数据恢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API数据安全防护与漏洞管理同样关键。API作为系统间通信桥梁,已成为攻击重点目标,防护方案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API资产梳理、风险评估、威胁监测、安全响应与溯源审计,保障数据传输与交互安全;基于风险的漏洞管理方案则通过资产发现、风险评估、优先级排序、漏洞修复与效果衡量,聚焦关键风险,提升漏洞处置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在实践层面,部分电力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国网某省电力公司在完善云基础设施后,通过部署覆盖主机、容器、应用、网络多维度的安全防护系统,实现云安全态势实时感知、威胁精准检测与快速响应,不仅提升了安全运营效率,还为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仍在加速推进,新业务、新场景不断涌现,安全防护需持续创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行业需不断优化安全防御体系,强化实战化防护能力,筑牢能源电力网络安全防线,为能源低碳转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2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