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颁奖典礼暨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特别活动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旨在助力数智时代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机器翻译引擎迭代升级,着力推动构建人机协同翻译工作新范式。
据了解,全国翻译技术大赛是中国翻译协会推出的首个翻译技术类赛事。本届大赛包含译后编辑能力、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翻译技术教学、机器翻译引擎4条赛道,共吸引近400所高校、机构、企业的近3000名翻译技术爱好者和学习者参赛。其中,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赛道、翻译技术教学赛道是本届大赛创新推出的。前者鼓励参赛者针对国际传播和翻译工作具体场景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推动智能技术从“通用适配”向“专业深耕”转型;后者则考察参赛者运用翻译软件技术提升一线教学水平,助力打造语言功底扎实、技术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本届大赛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赛道、翻译技术教学赛道不限制参赛语种,机器翻译引擎赛道则考察引擎针对11个外语语种的中外文互译能力,以充分激发各语种翻译人才技术创新活力,为多语种翻译技术应用和教学提供新启发、新思路。
“大赛促进了翻译技术的普及和资源共享。”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表示,本届大赛通过赛道设置和丰富配套公益活动,将技术普及从知识传递延伸至能力培养与生态构建,既降低了行业技术应用门槛,又推动形成“人人能用技术、人人善用技术”的行业氛围,助力翻译行业从局部智能化向整体智能化跃升,并将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赛道的决赛作品发布在平台上,把优秀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行业生产力。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表示,全国翻译技术大赛不仅为翻译技术爱好者锤炼技能提供了舞台,也有效推动了构建“人机交互、协同增效”的翻译与技术融合发展新生态。(记者 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