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
报告共计:42页
2025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总结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成为破解养老困境与护工缺口的关键领域,2025年我国牵头制定的IEC63310国际标准发布,叠加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行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从产品来看,智能养老『机器人』️可分为三类。康复『机器人』️辅助肢体功能恢复,适用于术后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核心技术是生物力学传感与运动控制算法,外骨骼『机器人』️是主流类型,海外产品价格高昂,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有优势。护理『机器人』️聚焦日常起居协助,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采用先进传感与机械臂技术,能完成清洁、翻身等任务,2025年主流产品支持方言识别与情感识别。陪伴『机器人』️提供情感支持,形态有人形、动物型等,通过情感计算与多模态交互缓解孤独感,还集成健康监测功能。
市场规模方面,2025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元,2023年达66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183亿元。细分领域中,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2024年规模18亿美元💵,预计2030年部分机构预测突破120亿美元💵。
需求驱动力主要有三。一是老龄化加速,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比22.0%,失能人口近5000万,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二是护工缺口大,2024年持证养老护理员仅50万,缺口达550万,且存在城乡分布不均、年龄结构失衡问题。三是政策推动,国家层面从2025年起持续出台政策推广智能养老设备,2025年还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地方也通过补贴、纳入医保等方式助力产业发展。
竞争格局上,海外康复『机器人』️企业技术领先但国内渗透率低;国内企业分六大类,头部企业技术接近国际水平,行业整体起步且格局分散。护理『机器人』️国外产品价高,国内企业定价更亲民,部分采用租赁模式。陪伴『机器人』️价格多在千元区间,但标准化缺失致出货量小。
商业模式已从单一设备销售转向“硬件+服务+数据”复合模式,收费方式多样,覆盖居家、机构、社区场景,目前以康复『机器人』️商业化为主,ToB端是主要渠道。融资方面,2020-2025年,康复、护理、陪伴『机器人』️领域均有企业获得融资,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养老『机器人』️行业核心数据对比表,涵盖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代表企业及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