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 6 年资产管理员,我最怕的就是 “盘点季”—— 以前管 300 件 IT 资产,得带着扫描枪跑遍 12 层楼,蹲在工位旁扫条码,遇到藏在柜子里的无线🛜鼠标还得搬出来,3 个人连轴转 2 天才能盘完,最后还得熬夜核对差异,漏盘、错盘是常事。直到用上 RFID 资产管理系统,才发现盘点居然能这么轻松。
传统盘点的痛点,全卡在 “逐个识别” 上。贴在设备底部的条码,得精准对准扫描枪才能识别,稍微磨损或反光就扫不出来,去年盘点时,20% 的条码因为模糊只能手动输型号,光这一项就多花了 4 小时。而 RFID 系统完全不一样,给每件资产贴个指甲盖大的电子标签,拿手持机在资产旁走一圈,3 米内的设备信息全被识别,一次能扫 200 个标签,1000 件资产 1 个人 1 小时就能盘完,识别准确率还能达到 99.9%。
车间场景的对比更明显。之前管生产线的 200 台检测仪器,传统盘点得停产半天,工人拆开机柜扫条码,油污沾到条码上就废了,补标又得重新核对。现在用抗金属 RFID 标签,直接贴在仪器外壳上,哪怕沾满油污、经受机器震动,手持机扫一下照样灵敏,盘点不用停产,工人正常干活,管理员推着设备车走一圈就完成,效率比以前高 10 倍。
离线盘点功能更是救急。之前公司园区断网,传统盘点只能停摆,等网络恢复再重新来。而 RFID 系统支持离线存储,断网时扫的标签数据会存在手持机里,联网后自动加密同步到系统,去年暴雨导致机房断网 2 小时,我们照样完成了仓库 150 件资产的盘点,没耽误进度。
盘点后的差异处理也省了不少事。传统盘点得把纸质记录和台账逐一比对,找出漏盘、错盘的资产,经常要来回核对 3 遍。RFID 系统会自动生成盘点报表,哪些资产在库、哪些缺失、位置有没有变动,一目了然。上次盘点发现 2 台笔记本📓没在记录位置,点开系统一看,是上周被研发部借走没登记,联系上部门后 10 分钟就找回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全公司发通知找设备。
成本账算下来更划算。一套基础 RFID 系统(含手持机、1000 枚标签、管理软件)初期投入约 4 万元,我们公司用它后,盘点人力成本减少 70%,每年少花 2.4 万元,加上减少漏盘导致的资产丢失,1 年就回本了。而且标签寿命长达 8 年,不用像条码那样半年补一次,长期用更省钱。
现在每到盘点季,我再也不用加班焦虑了。拿着手持机在楼层里走一圈,数据自动同步,报表一键生成,300 件资产 1 小时搞定,剩下的时间还能处理其他工作。对资产管理员来说,RFID 系统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实实在在的 “效率利器”—— 它解决的不只是盘点慢的问题,更是让资产管控从 “被动补漏” 变成 “主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