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交通技师学院的创新工坊内,黄政宇同学正专注地调试着"净澜号"无人船的传感器参数。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这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或许没想到,三年前在学院物联网汽车知识竞赛中获得的设计灵感,如今已转化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创新产品。"从课堂到产业,我们证明了职业院校学生同样能做出改变行业的技术创新。"黄政宇如是说。
这支由黄振宇、谢家铭、钟晓彤、叶钧羽、李诗妤五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指导老师林卓文和黄梓田的带领下,历时三年研发的智能水面清洁无人船,正掀起一场水域清洁技术的革命。设备采用的多模态感知系统融合AI视觉与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浑浊水域仍可探测水下30cm的垃圾,夜间作业识别率高达92%,远超行业50%的平均水平。
"传统人工打捞日均处理量仅80-100kg,而我们的设备可达500kg。"电子商务专业的钟晓彤介绍道。这位负责市场调研的团队成员,将用户需求精准转化为产品功能:沿边清扫模块可清理水泥岸线的垃圾,无线🛜岸基充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广州珠江的实测中,设备单公里清理成本仅120元,较人工打捞降低85%。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跨学科的协作创新。计算机专业的叶钧羽开发的自主导航算法,使设备能在3m/s的急流中稳定作业;而李诗妤设计的"景区旺季包"服务模式,已获西湖、漓江等5A景区的采购意向。指导老师林卓文评价道:"这些学生展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特质——既懂技术,又善经营。"
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同样令人瞩目。团队已与柯乐名迪智能科技共建研发中心,产品通过ISO14855环保认证,热解碳基材可完全降解。在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技能照亮前程"主题展览上,广东省人社厅领导现场观摩后表示:"这正是产教融合的最佳实践。"
目前,团队正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2026年完成水质监测模块升级,2027年拓展至长三角流域,2028年实现出口东南亚。这支平均年龄21岁的团队,用技术创新诠释着新时代技能人才的无限可能,也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黄振宇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重新定义水域清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