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量子信息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45页
2025量子信息行业研究报告核心总结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形成的战略性前沿技术,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凭借计算能力、通信安全性和测量精度上的显著优势,正推动多领域革命性突破,全球产业规模预计2035年将达近万亿美元💵。
在行业概况方面,2024年全球量子信息产业规模80亿美元💵,中国占比24.03%,预计2035年中国规模将超2600亿美元💵。企业分布上,全球626家相关企业中,美国(176家)和中国(107家)占据主导,中国涌现出中电信量子集团、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代表性企业。发展阶段呈现差异化:量子计算处于基础攻关和实验阶段,仅中美加少数团队实现特定问题“量子计算优越性”;量子通信实用化进程最快,中国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地面里程超1.2万公里,在多领域形成示范应用;量子精密测量加速规模化商用,时频、磁场等领域技术成熟,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量子计算领域,2024年全球规模50.4亿美元💵,中国12.7亿美元💵,2035年全球预计达8077.5亿美元💵。技术路线多元,超导、中性原子、离子阱为当前主流,超导路线工程化领先,如IBM发布1121比特处理器,中国“祖冲之三号”计算速度领先;中性原子和离子阱路线在相干时间、操控精度上有优势,光量子路线也加速突破。产业链涵盖上游环境与测控、中游硬件与软件、下游云平台与应用,中美在整机市场领跑,全球已推出数十个量子计算云平台,应用探索覆盖多行业。
量子通信领域,2024年全球规模12.9亿美元💵,中国2.8亿美元💵,2030年全球预计达172.7亿美元💵。核心技术包括QKD、QRNG、PQC,QKD技术成熟,中国布局领先;PQC增长迅猛,是产业扩张核心动力。全球技术路线呈现差异,中国推进QKD与PQC双轮驱动,美国侧重PQC商用,欧盟则二者并行。产业链成熟,中国在核心设备生产上领先,网络建设与运营企业活跃,应用覆盖多重要领域。
量子精密测量领域,2024年全球规模16.74亿美元💵,中国3亿美元💵,2035年全球预计达44.97亿美元💵。技术方向多元,原子钟等已商用,量子磁力计等处于工程化阶段,未来有望超越传统传感技术。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中游涵盖多类测量设备,下游应用广泛,中国在原子钟、量子重力仪等设备领域有多家代表性企业,产品参数与应用场景丰富。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量子信息三大领域核心技术路线与代表企业对照表?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