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50位获奖科学家如『明星』️一般走过红毯,走上领奖台,与家人一起享受聚光灯下的荣耀,也带来了自己探索人类“大问题”的科学梦想。其中,深圳有两名科学家获奖。
今年获奖人的研究涵盖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光电赋能人工酶、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植物生长素的分秒级调控、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可信视觉计算、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海底隧道缝养灾变防控等一系列前沿突破,聚焦原始创新,呼应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科学技术 “无人区”。
原创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鼓励原创”是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定位,鼓励原创贯穿在“科学探索奖”每一轮评审中。2025年,“科学探索奖”从同行评审、复审再到终审,评审专家们都更注重对未来研究工作原创性的考察。
今年的颁奖典礼创造了3个历史新高,历届以来最多的年轻科学家、女性♀️科学家,更多的地区和机构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获奖人中有两人来自深圳,分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奖的南方科技大学竺淑佳,在电子信息领域获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廖清。
这项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 每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不止于此,科学探索奖持续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在他们最具爆发力的年纪,去挑战、去探索,攀登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科学探索奖已举办7届,7年来,科学探索奖已资助347位科学家。在获奖当年及以后,获奖人中有11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全球顶尖科学刊物《细胞》《自然》《科学》上共发表论文超40篇,他们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前线的“主力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