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叫“从科学走向全球行动”,听上去有点学术,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没有臭氧层的保护,蓝天、健康,甚至农业生产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的成绩单在这方面,中国交出的答卷相当亮眼。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累计淘汰了大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占全球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到今年年底,还会再减少9万多吨。换句话说,中国做出的努力,对全球都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全球携手的40年回顾过去40年,从《维也纳公约》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社会一直在并肩作战。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合作,大家一起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让修复进程真正走上了快车道。专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臭氧层会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
气候贡献的另一面不仅如此,全球通过落实议定书的《基加利修正案》,还在努力减少氢氟碳化物的使用。这一步,预计能在本世纪末避免全球升温0.5℃。尤其是在去年全球气温首次突破1.5℃警戒线的大背景下,这个数字显得格外关键。
中国的承诺中国自1991年加入议定书以来,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2025年,中国宣布接受《基加利修正案》,把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管控。接下来,从2026年7月1日起,中国将在聚氨酯泡沫、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和工业清洗三个领域,提前三年半全面淘汰含氢氯氟烃的使用。这意味着绿色转型会再快一步。
世界的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对中国的表现给出了高度评价:目前全球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已经被淘汰,而中国在这个过程里,起到了引领作用。
未来的路挑战当然还在。无论是政策体系、监管创新,还是产业转型、国际合作,都需要持续努力。正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所说,中国将继续和世界同行,共同守护臭氧层,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