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内容是不可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推算得出其中的一些内容。
这里涉及的一个概念是“波粒二象性”和粒子的互补性原则——以量子纠缠为例,当两个粒子发生纠缠时,它们会共同“舞蹈”。若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另一个粒子会立即呈现出与之相反的运动方向。在量子状态下,粒子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和形态,类似于全息碟片在编码其频率。
全息与子全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曾说,把一个物品不断切半,切到极致,宇宙的中心仿佛就在那里。唱歌、节奏、共振、跳舞...这些现象似乎都在意识的边缘进行着一种边缘性共振。鸟、虫、花、树,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神经形态。树会将其感知到的信息翻译成树的样子,狗会将其翻译成狗的样子。生物的演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小我”(ego)这一有限的形态出发,我们逐渐成长。从出生开始,我们便走向了医学意义上的死亡。生死、婚姻、孩子离家、换工作、退休……这些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事件,更是在灵魂深处引发的某种变化。
在你出现之前,你的父母已经在你的体内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你是父母的孩子,但如今,你似乎被某种力量夺走了那部分与父母相连的属性,那么,你是谁?
荣格曾说,疯子和智者都在水中凫水,智者把脑袋浮在水面,而疯子则把脑袋沉入水底。如果只有一个层面,那么自我就会消失。在第四层面,即创造性心智,能够将前三个层面整合为一个整体。远离表层逻辑,那里只有“单一”“真相”,这是意识形态的僵化。莫奈的画作中没有固定的结构,而是以一种温柔、放松、有节奏的呼吸方式将元素融入画中。当进入某种症状时,如同被关上了一扇通往外界的“门”(COACH),进而陷入“崩溃”(CRASH),焦虑、恐惧、僵硬……在这种状态下,无法实现正向转化。
整个宇宙似乎通过一个“中心”来到这里,这是两个世界的交汇点。当你在做比较时,就产生了解离。加以区分,在四个方向上进行划分,你会短暂地失去心智。经过这个中心,就像穿越虫洞,从物质世界的中心消失。呼气,又回来了,重新创造了离开时的世界,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基本层面意味着超位者,所有的一切、所有可能性都存在着。为了创造现实,你需要做出选择,量子世界也会坍缩成某个现实。
在所有意识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点。沿着这个方向引导,意识会呈现出无限多的可能性。为了让任何一件事情成真,你需要做出选择,回到那个点。这就像电影《瞬息全宇宙》中所描绘的体验——意识中包含了所有时刻、所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