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落下帷幕,348名选手争夺10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展现出中国技能人才的巨大潜力与创新能力。本届大赛不仅选拔了大量紧缺技能人才,更通过新职业和新技能的比赛,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在这场盛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选手们通过无人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等新职业的比拼,展示了科技感十足的技能。这些新职业,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等,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人工智能项目的选手们,通过与医院合作,攻克医疗领域的痛点难题,显示出技能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本届大赛的参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和『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新职业的出现,不仅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打破了传统职业的界限,创造了更多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
此次大赛中,选手们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项目中,选手们需要掌握设备组装、电气连接和程序调试等多方面能力。选手马辰昊提到,智能制造项目要求选手在技术与实践中不断提升,成为复合型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扎实的实践能力。
大赛还强调了企业职工的参与,确保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通过大赛,企业职工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励他们钻研技术、提升技能。
在新机遇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需要精通『数字化』运维和自动化调试的现场『工程师』。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多个核心领域的人才紧缺程度最高,特别是在医药健康和装备制造等行业。
为此,业内专家建议,加强产教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通道也需要不断改善,以吸引更多人投身技能行业。
通过本届大赛,我们看到技能人才的蓬勃发展和产业变革的紧密联系。未来,如何让技能人才向“新”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