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逼近深圳。为全力筑牢台风防御安全屏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沙头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以贴心服务、暖心举措筑牢防风“安全网”,以暖心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全力保障:迅速落实“六个一”专班机制
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沙头街道第一时间落实避难场所“六个一”专班机制(有充电上网、有信息告示牌、有电视屏幕、有防潮垫、有专人负责、有清单管理),确保居民安心避险。
22日上午,应急物资已分发至辖区7个避难场所,准备充足:八宝粥、泡面、矿泉水、饼干、自热米饭……足够保障三天的生活所需。下午,街道工作人员深入辖区22个建筑工地等区域开展劝离转移工作,督促工地工棚全部断水断电上锁,确保全部转移无人返回,以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份平安。
全力防御:与台风赛跑的夜晚
在台风来临前的关键时期,沙头街道工作人员迅速采取多项防护措施。23日凌晨,在新洲二街香江东苑路段,执法市容组、城管局绿化修剪工、社区工作人员与股份公司联防队通力协作,连夜完成大树修剪。夜晚的路灯下,忙碌的身影守护着居民白天的安全出行。
清晨,在下沙文化广场,绿化工作队集中对树木清理枯枝和过密枝,降低大风中倒伏风险,为村民出行筑起安全屏障;在沙尾公园,工作人员叮嘱施工方做好榕树宝宝工程的防风防汛工作;新洲小学避难场所内,物资接收正紧张有序进行……从深夜到清晨,每一次巡查、每一次加固,都是与时间的赛跑。
暖心守护:避难场所里的“热气腾腾”
在福田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501名居民的安危牵动着街道工作人员的心。这里不仅有24小时热水供应、三餐定时配送的热乎饭菜,还特别为老人准备了软食、为孕妇增设加餐、为婴幼儿提供米糊。瓶装水随时可取,低糖餐单独供应,折叠床优先留给特殊群体,贴心化解居民后顾之忧。
夜幕下,居民们裹着薄被,安心地看着《哪吒2》,紧张的心情渐渐缓解——风雨再大,社区就是最安心的港湾。一位脚部扭伤的工人因行动不便,社康医生巡查时立即蹲下为他检查,温声安慰:“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好好休息哦。”一句叮嘱,驱散了风雨中的不安。
在红岭实验学校(上沙)避险点,空调、饮用水、充电设备一应俱全。医护与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守护居民的健康与安全。这里还安排了非洲鼓表演、观影以及反诈宣传活动,让避险群众在风雨之外,收获一份轻松与温情。
全域守护:不落一人,共渡风雨
截至目前,沙头街道共开放有有应急避难场7个,共集中安置1469人,整体转移安置工作平稳有序、保障到位。
沙头街道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开放信息表
在自然的威力面前,个体或许渺小;但在沙头街道,党员干部、工人、医护、志愿者与居民紧紧守望、同心相助。每一份执着坚守、每一个温暖瞬间,都汇聚成抵御风雨的力量。从彻夜未眠的巡查,到热气腾腾的饭菜;从悉心照顾的医护,到贴心周到的安置,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风雨再大,街道就是最安心的港湾。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