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届琶洲算法大赛启动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个起初只有262支参赛队伍的赛事,会迅速成长为覆盖全球30余个国家及地区、报名队伍超过8000支的“顶流”赛事。从湾区一隅到全球焦点,从技术切磋到产业赋能,这项赛事的爆发式成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答案或许在于:赛事并不局限于技术竞技,而是以“赛”为媒,打通“技术—人才—产业—生态”的全链条,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
以赛聚才,打造人才强磁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师生团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超140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参赛企业阵容豪华,既有来自Xena科技、Tausi应用等海外知名企业的技术团队,也有字节跳动、比亚迪、科沃斯等国内重要领域头部企业;还有占比高达62%的个人团队,是报名参赛的主力军。这样的多元参与结构,让大赛辐射☢️全国、联动国际,真正实现了“全球智慧为我所用”。更关键的是,大赛评定的“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的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中享受“绿色通道”待遇。算法人才减轻了论文压力,可以更专注于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实现技术创新与职业发展的协同共进。
以赛促产,激活产业新动能。琶洲算法大赛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真实场景命题”,让算法精准切入政法、医疗、交通、『新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实际痛点。优胜团队不仅有机会赢取百万奖金,还将获得包括算力券、龙头企业技术合作、人才奖励、政策扶持以及融资贷款支持等在内的千万元级专项孵化资源。这些实打实的资源,为参赛团队的技术成果商业化铺设了快车道,真正推动算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企业端的热情也印证了“以赛促产”的实效:今年参赛企业创历届之最,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60%,前三届参赛队伍复报率达13%……当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大赛便打通了创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技术赋能产业的“连接器”。
以赛筑生态,构建创新共同体。琶洲的雄心当然不仅限于一场赛事。三年来,在大赛引擎助推下,海珠区已落地百度ARM云全国总部、云启智航等企业超60家,“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在琶洲集聚成势,形成“龙头引领、腰部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生态架构,成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应用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样发力人工智能产业的当下,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已构建起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相互支撑的全链条体系,打造创新协同“活力场”。
从262支队伍到超8000支队伍,从湾区赛事到全球平台,琶洲算法大赛的成长轨迹,本质上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它用“以赛聚才”的诚意、“以赛促产”的实效、“以赛筑生态”的远见证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技术单兵突进”,而是“人才、技术、产业、生态”的系统跃升。
当全球顶尖团队在琶洲“论剑”时,他们争夺的不仅是奖项,更是通向未来的入场券🎟️。而琶洲,亦正成为全球算法生态中不可忽视的节点,在创新的沃土上孕育出越来越多的惊喜。
文|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