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2.5亿份报告“全省漫游”,减少医院重复检查 ——
报告“上云”抢出急诊“黄金10分钟”
一根网线,让检验报告实现“全省漫游”。去年9月,继“影像云”之后,江苏省卫健委再推民生工程——“江苏检验云”临床检验平台正式上线。一年来,全省近2000家医疗机构完成检验平台对接,上传检验报告约2.5亿份,医生端累计调阅量1600多万次,真正实现了“云赋能、惠民生”。
告别“一袋报告”,实现“数据随人”
“以前看病总得揣着一叠检查报告,现在空手来医院,医生电脑上什么都有!”68岁的季先生患有食道癌,曾在南京、南通等地多家医院就诊。今年9月,他在海门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时,科主任陆艳荣通过云平台只花12秒就调取其近期全部检验报告,快速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重复检查3项,节省费用1100余元。其女儿感慨:“检验云平台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考虑!”
近日,常州患者方女士因甲状腺结节问题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甲状腺外科门诊咨询。“甲状腺疾病往往需要多次检验检查和长期随访,但有些结果耗时较长,外地患者尤其不便,往返奔波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也影响诊疗效率。”该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斯岩表示,通过检验云平台,医生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调阅患者近期在省内多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大幅减轻了患者负担,也显著优化了诊疗服务。
告别“一袋报告”,实现“数据随人”,检验云平台不仅提升日常就医效率,更在急诊抢救中打通了“争分夺秒”的生命通道。
74岁的张奶奶因突发脑卒中被送至最近的镇卫生院,初检后紧急转至海门区人民医院手术,转诊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和标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HR”标识的报告送到了医院。患者到院后未做任何检查,仅37分钟即完成穿刺取栓,DNT(患者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大幅缩短,创全区纪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我们抢回了至少10分钟,每分每秒都关乎生命。”急诊科主任朱宇均表示。
“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而言,直接调取相关数据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能帮助医生快速制定精确的抢救方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唐朝贵表示。此外,在实施抢救手术方案之前,每个患者都要完成传染病相关标志物检测。“根据已经上传的检验结果,医生可以特异性制定手术方案,这样既能保证方案精确,又能省去手术中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器材使用。”
减少重复检查,支持“云上提醒”
疑难肝病诊治是南京市第二医院的特色项目,每年都有大量外地患者前来就诊。连云港患者王阿姨此前一直未能明确自己的病因,“检查做了不少,但一直也看不出什么病。”这让她发愁不已。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后,肝病科主任医师叶伟通过平台互认功能直接调取其既往检验结果,仅补充必要项目就完成了精准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云平台支持跨院持续健康监护。叶伟介绍,医生可通过跨站调阅功能随时查看患者在当地的最新检查结果,对异常情况主动联系提醒,以实现对外地病人的动态健康管理。
平台还具备智能防止重复检查功能。“有时患者可能记不清近期做过的检查,医生如果未获取相关数据,也可能重复开具检查。此时系统会弹出弹窗,提示患者7天内已完成相同检验项目。”省卫健委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唐凯介绍,该功能可以从源头避免非必要检查。
检验结果互认带来便利与效率的同时,其质量的把控更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环节。“互认的质量把控由各级质控中心和卫健委成立的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一方面要求参与单位严格按照质量指标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会定期组织相关检查监测,同时省、市各级均设有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唐凯表示。
“我们一直参照ISO15189国际认可体系开展检验相关工作,不仅建立了系统化标准,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和详尽的规章制度,还从检验前、中、后全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零出错,同时配套多项监管方案。”唐朝贵介绍,比如医院制定了日常定期的每月质量检测,每日需对室内质控进行详尽分析,在保证室内质控无问题的前提下,标本检测工作才会启动。
升级服务理念,让化验单“说话”
各地医疗机构也正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让检验云平台的便利真正惠及患者。“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往前推一步,让认可项目越来越多,从而有足够的底气,为临床和患者服务。”唐朝贵说。当下,医院正在探索成立快速检测专业组,针对临床急需的检验项目,实现“来了就做,无需等待”,不少患者已能半日完成所有相关诊疗。
在快速检测基础上,各地医院还在探索如何让检验结果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管理。张大爷的血脂、血压都有问题,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拿到检查单后,医生指导他用手机扫描化验单左上角的二维码,可以“定向”看到和自己疾病相关的科普内容。
该院检验学部主任徐建告诉记者,检验报告单不仅是医生诊断的依据,更是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然而,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复杂的医学术语,许多人往往感到一头雾水,甚至可能因为误解报告内容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或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