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 nm 属于近红外波段(1.5 µm 左右),正好落在大气窗口和人眼安全窗口之间。该波长的光在角膜和晶状体中被强烈吸收,进入视网膜的能量极低,因而被认定为“眼安全”激光。在光纤通信中,它也是 in‑band pumping(带内泵浦)常用的波长,用来泵浦 1580–1610 nm 的掺铒光纤放大器或激光器,能够显著降低热负荷和 Yb‑瓶颈问题。
铒玻璃激光器
铒玻璃激光器
铒玻璃激光器
铒玻璃激光器
典型应用领域
1、激光测距 / LIDAR
1535 nm 激光在测距仪中取代 1064 nm,兼顾高精度、长距离(3‑5 km)和眼安全,已广泛用于手持测距、枪械瞄准、无人机吊舱、边防监控等。
在汽车 ADAS、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中,利用其更好的大气穿透和安全特性提升探测距离与可靠性。
2、光纤通信与放大
作为 1550 nm 系统的带内泵浦光源,提升 EDF(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与噪声性能,适用于长途高速光纤链路。
3、激光雷达(远程感知)
1535 nm 波长的激光雷达在雾霾、雨雪等低能见度环境下表现更佳,且因眼安全可实现更高功率输出,常用于航空遥感、气象雷达等。
4、工业与科研
用于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手持设备的激光源,提供高功率、短脉冲,适合现场材料分析。
在激光加工、材料表面处理、医学光热治疗等需要精准、低热影响区的场景中也有应用潜力。
5、其他
激光通信(点对点自由空间光链路)
远程测高仪、气象雷达、引信触发等防务与民用系统。
1535 nm 处于眼安全窗口和大气传输窗口的交汇点,兼具高光束质量、低功耗、宽温度适应性等优势。它既是掺铒激光器的理想工作波长,也是现代激光测距、激光雷达、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关键光源,正推动从手持测距仪到自动驾驶、远程感知等多场景的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