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台车,对无人驾驶产业领域意味着什么?
当前在全球,不管是载人、送货,或其他应用场景,还没有出现达到万台规模的L4级自动驾驶无人车队,新石器是第一个闯入该规模赛道的企业。
9月23日下午,全球领先的无人车研发、制造及服务提供商新石器公司生产的第10000台车辆达到交付标准,在桐庐正式下线——这不仅是一座工厂的产能突破,更是桐庐无人驾驶产业规模化商用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明松,县领导冯晶、张苏平、王先勇、周俊昌、王青,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CEO余恩源,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与申通、韵达、圆通、极兔等快递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新石器投资人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近日,新石器与华为、『英伟达』、『DeepSeek』等一众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共同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与传统人力配送相比,无人配送能自动完成“网点-驿站”间的配送,基本做到全天候、全环境的无人驾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更提供了一种革新性的末端配送解决方案。
新石器拥有“AI技术”“『机器人』️技术”“电动车技术”三重优势,具备L4级自动驾驶及服务『机器人』️AI能力的车规级移动服务平台,已发布X3、X6、X12三款无人车,分别对应3m³、6m³、12m³的装载能力,可精准满足电商快递、生鲜冷链、商超快消、批发市场等多场景物流需求,并在全球15个国家、超300座城市落地应用。
现场,余恩源将象征第10000台车的“牌照”交给甘肃天水中通快递网点的客户代表何晓琴,她告诉记者,目前网点购置了18辆无人车,它们在助力快递进村方面有很大帮助,不仅提升配送效率,还节约人力成本。记者还了解到,中通快递已采购1万台无人车,彰显市场对无人车降本增效价值的认可。
作为“三通一达”发源地,桐庐已汇聚近400家快递物流产业链企业,在推动“无人领域”商业化应用方面具备先发优势。这一优势也吸引了新石器公司投资20亿元,在桐建设无人车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今年5月,无人车桐庐智造工厂投产,预计全年产值达1亿元、5年内累计实现产值不低于50亿元。
该项目落户桐庐,被余恩源视为一种“回归知识源头”的战略选择。他表示,桐庐是“快递之乡”,其深厚的物流运营基因与前沿的AI技术在此融合,正是催生无人车这一全新赛道的关键。
“商用车赛道市场总容量约3000万台,一年出货量约300万台,新石器相当于占了3‰的市场份额。”余恩源对未来产量充满期待,预计明年达到4万-5万辆规模,后年实现10万辆规模,并通过整车制造,吸引全产业链要素在桐庐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集群。
如今,桐庐全域1825平方公里已成为智能网联车的“超级应用场”,同时发挥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协同区、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市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吸引了多家优质无人车企业落地深耕——
既未科技在上半年相继推出“灵小驹”P4、P6两款无人配送车,其核心平台采用“端到端”无图自动驾驶方案,具备类人决策能力,能通过持续自学习优化行驶表现,目前已与“三通一达”、极兔、中国邮政等头部快递企业建立合作,累计在手订单量已有数千台,预计未来五年内交付量将突破10万台。
PIX智能技术专注“无人驾驶移动空间”研发,其开发的新型服务载体“PIX小巴”集无人接驳、智能公交、移动零售等功能于一体,可灵活适配多元城市场景;深向科技在桐庐建设自动驾驶总部,落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链条业务。
在桐庐,无人车穿梭于街头巷尾。依托“通达智驾”平台,桐庐实现了对车辆的监管、调度与操控的一体化管控,目前接入车辆累计运行里程已达247万公里。
“我们将继续依托‘三通一达’场景优势与独特生态,精准引进头部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聚合发展,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赋能桐庐加快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桐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去年10月底签约的总投资123.2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投产阶段,其中,投资50亿元的中科盈德总部及系列生产基地即将投产,新石器无人车研发生产基地产能持续释放,展现出良好的梯度推进态势,为深化“双百”攻坚、实现“两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图片/金黄璐敏、黄强、新石器无人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