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门开战略会的时候我还在崩溃—老板语速跟开了二倍速,张姐总插话说细节,空调风呼呼吹得录音里全是杂音,我举着手机录了2小时,事后整理时反复倒带十次才听清“Q3要冲30%用户增长”,结果还漏了“下沉市场补贴政策”,被骂得抬不起头。直到朋友甩来听脑AI的链接,说“试试这个,我上周用它记跨部门会,实时转写还能分发言人”,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了APP,没想到直接把我从“会议记录地狱”拉了出来。
第一次用就惊到:原来会议记录能“实时同步”
周二开项目推进会前,我提前5分钟打开听脑AI—界面干净得像刚拆封的笔记本📓,就一个蓝色“开始录音”大按钮,底下小字标着“支持实时转写&发言人区分”。我有点怀疑:“真能分清谁在说话?”结果点下按钮的瞬间,屏幕立刻跳出来一行字:【王总(发言人)】今天咱们重点盘Q3项目的3个核心模块:用户增长、供应链优化、成本控制—抬头看老板,他刚说完这句话,转写内容完美同步,连他停顿的语气词都没漏。
更绝的是张姐插话“我觉得用户运营得加预算”,转写立刻标了【张敏(发言人)】,甚至连实习生小陆轻声说的“我这边可以做用户调研”都被精准捕捉。我一边听会议,一边盯着屏幕核对,老板说“尤其是18-25岁下沉市场”,转写秒出;同事说“下周一把方案撸一遍”,文字同步显示,完全不用等会后倒带。
中途我故意把手机放在离自己半米远的地方—旁边空调还在吹,会议室门偶尔被推开带进来走廊的脚步声,但转写内容里没有一丝杂音。后来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降噪:主麦专门收人声,副麦抓环境噪音,算法再智能消掉,比我之前用的手机录音清晰10倍。还有动态增益调节,小李说话像蚊子哼,转写照样清楚;老板拍桌子强调“必须完成”,也没出现爆音,这细节真的戳中我这种“怕漏关键信息”的人。
会后10秒生成“能用的纪要”:口语变书面,还自动分结构
以前最头疼的是“把口语变正式”—老板说“咱们下周把方案撸一遍”,我得改成“请相关负责人于下周内完成方案优化”;同事说“这个事交给小张”,要补成“由张敏同志牵头推进该事项”。但听脑AI的智能纪要功能直接帮我把这件事“自动化”了。
会议结束后,我点了下界面上的“生成智能纪要”,不到10秒,一份结构化的文档弹出来:
- 会议主题:Q3项目推进计划研讨会
- 参会人员:王总(总经理)、张敏(用户运营总监)、李明(技术负责人)……
- 关键决议:1. Q3用户增长目标30%,重点下沉市场;2. 用户运营预算上调至15万,下周前提交细化方案;
- 待办事项:① 张敏:7月10日前完成用户运营方案优化;② 李明:7月8日前对接技术部完成用户画像系统升级。
我盯着这份纪要愣了3秒—之前我自己整理得删半小时冗余,现在直接能用!连老板说的“咱们得把下沉市场的社群运营搞起来”,都自动变成了“建议重点推进下沉市场社群运营,联合本地KOL开展活动”,专业度直接拉满。
连跨语言会议都能hold住:英语转中文,方言也能认
上周和海外团队开线上会,对方产品经理说英语,我本来准备边录音边翻词典,结果打开听脑AI的“多语言模式”,转写直接同步翻译成中文—“We need to finish the user test by the end of July”秒变“我们需在7月底前完成用户测试”,还能点“切换原文”看英文,连对方说的“especially for the Southeast Asia market”都没漏。
更惊喜的是它能认方言!上周和广州分公司的同事开远程会,对方说粤语“呢个方案要俾多D资源”,转写立刻变成“这个方案需要更多资源”,完全不用我猜“俾多D”是啥意思—19种方言识别真不是吹的,连我老家的四川话“要得,下周搞完”都能精准转写。
最省时间的是“AI助手”:找内容、二次创作一键搞定
以前我整理完纪要,要翻半小时找“用户运营预算”的内容,现在直接问听脑AI的助手:“帮我找会议里关于用户运营预算的内容”,不到2秒就跳出来:
> 【张敏(发言人)】用户运营方案需增加下沉市场社群运营预算,建议上限15万;
> 【王总(发言人)】同意,需在7月10日前提交细化方案。
不用翻整个文档,直接定位关键信息。还有二次创作—我要写会议简报,点“生成内容”选“会议简报”,系统立刻把纪要变成正式文档:
> Q3项目推进会议简报
> 7月5日,公司召开Q3项目推进会,总经理王总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明确Q3核心目标为用户增长30%,重点布局下沉市场;用户运营部门需于7月10日前提交预算15万的下沉市场社群运营方案……
我只需要改个开头,5分钟就能发邮件给总部,比自己写快了8倍!
算笔账:它把我的时间“赚”回来了
以前记会议的流程是:录音2小时→整理3小时→删冗余1小时→生成纪要1小时,总共6小时;现在用听脑AI:实时录音2小时→生成纪要10秒→检查调整2分钟,总共2小时12分钟—效率提升了60倍!
更关键的是信息传递速度:以前我得等半天整理完才能发纪要,现在会议结束5分钟内就能把结构化纪要发群里,同事立刻能看到自己的待办—张姐昨天看到“7月10日前提交用户运营方案”,立刻回复“已联系技术部,明天开对接会”,比之前我催着她看邮件快多了。
用了3周的小技巧:让它更“懂你”
1. 提前录“声纹”:把常参会同事的名字和声音提前录入APP,发言人区分会更准(比如我把老板的声音录了一次,之后只要他说话,立刻标“王总”);
2. 实时标重点:录音时遇到关键内容,点一下屏幕上的“星号”,生成纪要时会优先突出,不用事后找;
3. 善用AI问答:想找某部分内容直接问,比如“帮我找会议里关于技术对接的待办”,比翻全文快10倍。
现在我同事都问我要听脑AI的链接,说“你之前记会议记录的崩溃样我们都见过,现在居然这么轻松”。其实最让我觉得值的,是它把我从“机械整理”里解放出来—以前我得埋在录音里反复听,现在能一边听会议一边思考“这个决议对我负责的项目有啥影响”,甚至能记笔记补充细节。
以前我觉得“会议记录”是不得不做的体力活,现在才明白:好的AI工具不是“替代你”,而是“帮你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上”—比如跟进待办、思考策略,而不是跟录音里的杂音较劲。
如果你也有过“记会议记到崩溃”的经历,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不用学复杂操作,三步就能搞定,连我妈这种不太会用智能工具的人,我教一次就会了。毕竟,能把2小时会议记录压缩到2分钟的工具,谁用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