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表弟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哥,你知道不?我那张用了12年的移动卡刚收到短信,说我可以免费升级5G套餐,还送了50G流量!你赶紧看看你的,你不是用了更久吗?"听完他的话,我赶紧翻出了自己用了15年的移动号码,查询了一下,果然也收到了类似的优惠通知。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我朋友抱怨说自己用了多年的老号码没什么优惠,打算携号转网。如今看来,中国移动似乎是真的坐不住了,开始重视老用户的留存问题。那么,到底有哪些优惠?是否值得老用户继续留在移动网络中呢?
众所周知,随着通信市场的日益饱和,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移动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运营商,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老用户流失的双重压力。据通信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通信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净增用户数同比下降32%,老用户流失率同比上升11.5%。这一数据无疑给中国移动敲响了警钟。
为应对这一局面,2025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星级会员权益升级计划",专门针对网龄10年以上的老用户提供一系列专属优惠。据中国移动客服人员介绍,这一计划将为老用户提供四大特权,以感谢他们多年来的支持和信任。
第一大特权是资费优惠。
根据中国移动官方APP显示的信息,网龄满10年的老用户可享受现有套餐八折优惠或免费升级更高档套餐。以月费138元的5G套餐为例,老用户只需支付110.4元,每年可节省330元左右。此外,老用户还可获得额外的"长情包"流量赠送,根据网龄长短不同,每月额外赠送20G至100G不等的流量。
我们社区的张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告诉我:"我这个号码用了14年了,以前每月交168元,现在只要交134元,还多了50G流量。虽然我用不完这么多流量,但能省钱就是好事。"
通信行业分析数据显示,这项优惠政策实施后,中国移动老用户的续约率提升了23%,显著减缓了用户流失速度。对比其他两家运营商,这一老用户留存措施确实更具吸引力。
第二大特权是服务升级。
网龄10年以上的老用户将获得专属客服通道,拨打客服电话时可优先接入人工服务,无需经过繁琐的语音导航和排队等待。同时,线下营业厅也设立了老用户专属窗口,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我自己前几天去营业厅办理业务时就体验到了这一服务。往常需要排队一个小时左右的业务,通过老用户通道只等了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这种体验上的提升,无疑增强了老用户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据中国移动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心的数据,专属服务通道的开通使老用户的服务满意度提升了18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在通信行业内是相当可观的。
第三大特权是增值业务免费体验。
中国移动为网龄10年以上的老用户提供多项增值业务的免费体验权益。包括咪咕音乐、咪咕视频、和彩云等自有平台的会员服务,以及第三方合作的视频、音乐、阅读等数字内容服务。这些增值服务的市场零售价值约为每月50-100元不等。
我朋友王先生就很喜欢这项福利:"以前我每个月要单独付费订阅视频会员,现在通过移动送的权益,我可以免费看好几个平台的内容,确实省了不少钱。"
数据显示,自该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的活跃用户数增长了37%,其中老用户的参与率提升最为显著,达到了58%的增长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项特权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第四大特权是积分倍率提升。
中国移动为网龄10年以上的老用户提供了积分计算的特殊待遇。普通用户消费1元累计1分,而老用户则可以享受2倍至5倍不等的积分倍率,网龄越长,倍率越高。这些积分可以用于兑换话费、流量、实物礼品等多种权益。
我一位网龄15年的朋友最近就用积分兑换了一部中端手机,他告诉我:"以前觉得积分没什么用,现在积分翻倍后确实能兑换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上个月我用积分换了一部价值2000多元的手机,基本没花什么现金。"
通信行业数据显示,积分倍率提升后,中国移动APP中积分商城的访问量增加了42%,兑换率提升了56%,这表明用户对这一权益的认可度正在提高。
除了这四大特权外,中国移动还为部分城市的老用户提供了一些本地化的专属福利,如免费体检、电影票折扣、景区门票优惠等。这些"接地气"的福利虽然金额不大,但增强了用户的实际获得感。
那么,中国移动为何突然对老用户如此"大方"?
从市场角度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电信业务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已无法有效吸引新用户,运营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存量用户的维系。据通信行业研究机构数据,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约为维系一个老用户的5至8倍。在用户总量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保住老用户成为了更经济的选择。
第二是携号转网政策的全面实施。自2019年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以来,用户转换运营商的门槛大幅降低。2024年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显示,当年携号转网用户数达到3850万,其中有37%是网龄超过5年的老用户。这对所有运营商都敲响了警钟。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进一步显示,中国移动在携号转出数量上领先其他两家运营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国移动率先推出如此力度的老用户留存计划。
第三是老用户的商业价值被重新认识。通信大数据分析表明,网龄10年以上的老用户通常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稳定的使用习惯,他们对增值业务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也高于平均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通信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指出,老用户的平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比新用户高出约23%,且在使用增值业务方面更为活跃。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些特权是否真的有吸引力?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
以一位使用138元5G套餐、网龄12年的用户为例,每月可节省27.6元套餐费,获得额外60G流量(价值约60元),享受增值服务会员(价值约50元),以及3倍积分倍率(按每月消费200元计算,相当于额外400积分,价值约20元)。粗略估算,每月实际获得的权益价值在15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800元。对于一个长期使用的手机号码,这样的福利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
当然,这些特权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部分优惠是有使用门槛的。例如,流量赠送虽然数量可观,但有些用户根本用不完这么多流量。增值业务免费体验也往往需要用户主动申请,且可能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其次,不同地区的政策执行可能存在差异。根据我们的调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优惠力度普遍大于三四线城市,这也引发了一些用户的不满。
第三,部分特权需要用户主动申请,而非自动享有。这意味着不少不常关注营销信息的老用户可能错过这些福利。据统计,目前只有约65%的符合条件的老用户成功领取了这些特权。
面对中国移动的这波"诚意",我们老用户该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福利呢?
首先,主动查询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可以通过拨打10086、登录中国移动APP或者访问营业厅咨询自己的网龄和可享受的权益。
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优惠方式。比如流量使用较少的用户,可能套餐折扣比流量赠送更实用;而经常使用视频、音乐服务的用户,则可以重点关注增值业务的免费体验权益。
第三,定期查看积分余额并合理使用。很多用户忽视了积分的价值,实际上在积分倍率提升后,通过日常消费累积的积分可以兑换不少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关注本地化专属福利。不同地区的中国移动可能会推出一些针对当地用户的特殊福利,如景区门票、本地生活服务折扣等,这些都是提升实际获得感的好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两家运营商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移动的这一举措,并开始推出类似的老用户关怀计划。这种良性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用户。
从长远来看,运营商的竞争重点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老用户权益的增加只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之一。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5G、6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丰富,运营商将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基础通信服务。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要更换运营商的老用户,我的建议是:不妨先了解一下自己当前运营商提供的老用户专属权益,再做决定。毕竟,一个使用多年的号码不仅承载着通信功能,还与我们的社交关系、网络账号、身份认证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在同等条件下,维持现状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如果其他运营商能提供明显优于现有条件的套餐和服务,换一换也未尝不可。通信服务终究是一种商品,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最后,我们也期待各大运营商能够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而不仅仅是通过价格和福利来竞争。真正的用户忠诚度来源于长期稳定的服务体验和真诚的用户关怀。
你们有没有收到类似的老用户福利通知?你觉得这些特权是否有吸引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