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半年做媒体内容整理,最头疼的就是录音转文字——上周部门开了2小时战略会,我抱着电脑打字整理了1个半小时,手都敲得发酸,结果还漏了老板说的“下周三之前提交跨部门协作方案”,被领导在群里@了一顿:“下次注意重点!”朋友见状笑我:“你这效率也太低了,试试听脑AI啊,我用它转会议录音,2分钟就搞定,比你打字快多了。”我想着反正试试也不麻烦,就下载了一个。
其实像我们这种经常和录音打交道的人,痛点真的很一致:比如每周的部门会,要记录老板的指示和同事的反馈,录音里夹杂着各种插话,手动整理得反复听好几遍;比如参加在线行业课程,老师讲得快,笔记记不全,事后要翻录音补,往往要花比课程还长的时间;再比如和客户通电话,要把“希望增加移动端功能”“下次沟通时间定在周五”这些关键信息记下来,稍不注意就漏了,回头跟进的时候又得再打电话问,特别麻烦。这些场景里,录音转文字不是“麻烦”,是“消耗精力的重复劳动”——我之前帮同事整理一个3小时的行业论坛录音,熬了夜才做完,结果还被指出漏了嘉宾提到的“2024年用户增长预测”,差点影响了报告的准确性。
用听脑AI的第一天,我就被它的速度惊到了。那天下午有个客户电话会议,我提前打开软件,选了“实时转写”模式,把麦克风权限开着。会议开始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了文字,老板说“Q3目标是提升30%转化率”,同事说“需要市场部支持物料”,每一句话都同步显示,甚至还自动把发言的人标了出来(我提前在软件里录了大家的声音样本)。会议结束后,我直接导出文档,里面已经按发言顺序分好了段,还把“转化率目标”“物料支持”这些关键词用黄色高亮标了出来。我对照录音听了几分钟,除了有一次同事说话太快,“下周二之前提交物料清单”被写成了“下周四”,其他都准确无误。更惊喜的是,软件居然自动生成了待办事项:“1. 跟进市场部物料支持进度;2. 下周一前发送客户会议纪要”,我直接把这些复制到了我的日程表里,省了我半小时整理时间。
真正让我觉得“这工具买对了”(哦不,是“用对了”)的,是上周帮客户整理的深度访谈录音。那是个2小时的音频,里面有客户的需求、对产品的反馈,还有一些零散的建议。要是以前,我得坐在电脑前,一边听一边打字,中途还得暂停、倒带,折腾1个多小时不说,还容易漏掉重要信息。这次我直接把录音文件上传到听脑AI,去泡了杯茶的功夫,回来就看到文档已经生成了——整整15页文字,自动分成了“产品满意度”“功能需求”“后续计划”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都有提取的关键词,比如“对客服响应速度满意”“希望增加批量操作功能”“下月安排现场演示”。我随便翻了几页,发现它连客户说的“你们的产品比竞品少了一个批量导出数据的功能,每次我都得一个个下载,太麻烦”都准确转写出来了,甚至把“批量导出”标成了重点。更绝的是,待办事项里居然列了“联系产品部确认批量导出功能的开发进度”“安排下月15号的现场演示”,我直接把这些转给了项目组,比以前高效了不止一倍。
要说效果,真的超出我的预期。以前处理2小时录音要1.5小时,现在只要2分钟,效率提升了差不多60倍——我算了算,这半年来,光整理录音就省了我30多个小时,这些时间我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分析客户需求、写深度报道,甚至多陪家人吃几顿晚饭。而且准确率比我手动高很多,以前我总担心漏了关键信息,现在用听脑AI,只要扫一眼关键词和待办,就能确认所有重点都没漏,心里特别踏实。
更让我意外的是,长期用下来,它还会“学习”我的使用习惯。比如我喜欢把“重点”“关键”后面的内容加粗,现在它转写的时候会自动帮我做好;我同事有口音,刚开始转写他的发言会有一点误差,但用了三次之后,它好像适应了,现在转他的话几乎没什么问题。还有一次,我转写一个带有背景音乐的录音,刚开始它把背景音乐的声音也转成了“滋滋声”,后来我在设置里打开了“过滤背景噪音”功能,再转的时候就干净多了——这些小细节,让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更像一个“懂我的助手”。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网络不好的时候,实时转写会有点卡顿,比如上次在地铁里开电话会,信号时好时坏,转写停下来好几次,不过等我回到公司,它自动补上了漏掉的部分,没影响整体内容;偶尔遇到方言特别重的发言,比如我老家的一个客户,说“俺们那边都用这个功能”,它转成了“我们那边都用这个功能”,虽然意思没变,但要是更准确就好了——不过这也是小问题,改一下就行。
如果你们也像我之前那样,被录音转文字慢得头疼,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我给你们几个小建议:职场的朋友,开会时用实时转写,提前设好发言人标签,这样整理的时候更清晰;学生党可以转课程录音,提取关键词做笔记,复习的时候不用再翻录音;做内容创作的,比如写公众号,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录音,用听脑AI转成文字,再整理成文章,比直接打字快很多。对了,用的时候尽量选网络好的环境,避免实时转写卡顿;如果遇到方言重的发言,可以提前把发言人的口音设置一下,这样准确率会更高。
现在我已经用了三个多月,再也没手动整理过录音——不是懒,是真的没必要。它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让我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比如思考内容策略、和客户深度沟通。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早知道有这个工具,以前能少熬多少夜啊!其实效率工具的意义,不就是把重复的劳动交给机器,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做有创造力的事吗?听脑AI刚好做到了这一点。
哦对了,忘了说,它还有个功能我特别喜欢:自动生成摘要。比如转完一篇长录音,它会在文档开头总结出“核心内容”“关键需求”“下一步行动”,我只要看摘要就能快速了解录音的重点,不用再翻完整篇文档。这对我这种经常要处理大量录音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
当然,它也有一点小瑕疵,比如有时候会把“嗯”“啊”这些语气词也转写进去,不过可以在设置里选择“过滤语气词”,打开之后就好多了。还有一次,我转写一个英文录音,准确率稍微低了一点,但中文录音的准确率真的很高,几乎能达到95%以上。
总的来说,听脑AI是我最近用到的最有用的效率工具之一。它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痛点,让我不再害怕处理录音,甚至觉得“转文字”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你们也遇到和我一样的问题,真的可以试试——反正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