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近年来风云变幻,全球市场如同沸腾的开水般动荡不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美国正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通过组建『芯片』联盟等手段,试图封锁高端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其中,光刻机成为了这场博弈的关键所在。
光刻机被誉为『芯片』制造的精密打印机🖨️,其技术门槛之高令人咋舌。荷兰企业ASML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最先进光刻机的供应商,自然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美国深知,只要控制住荷兰,就等于扼住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咽喉。
起初,荷兰确实对美国言听计从。在美方软硬兼施下,ASML最尖端的EUV光刻机早已被禁止向中国出口。但美国并不满足于此,进一步要求连次一级的DUV光刻机也要纳入管制范围。这一举动终于触动了荷兰的神经。
作为荷兰的科技明珠,ASML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诱惑实在难以抗拒。完全服从美国禁令,意味着ASML可能面临业绩腰斩的危机,连带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生存。于是,荷兰开始施展太极推手:表面应承,暗地照常。
ASML首席执行官温彼得在2023年就曾直言不讳言:完全孤立中国是不现实的,制裁只会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这番言论直指要害:过度打压不仅无法遏制中国,反而会促使他们自主突破技术壁垒,最终让ASML失去市场。
荷兰的应对策略可谓高明:在遵守EUV禁令的同时,继续向中国出口14纳米、28纳米制程所需的DUV光刻机。这些设备既未触及美国划定的技术红线,又能满足中国当前的主要需求。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美国高喊脱钩之际,ASML的货轮却络绎不绝地驶向中国港口。数据显示,2023年起中国已成为ASML最大客户,2024年这一趋势更加强劲。
荷兰政府的立场也日益明确。新任首相斯霍夫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我们将自主决定政策走向。这番表态彰显了荷兰的战略独立性。今年3月,ASML更宣布升级在华售后服务中心,释放出深耕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号。
荷兰的智慧在于:在大国博弈中找到了平衡点,既维系了美荷同盟,又保住了中国市场。他们深谙政治归政治,生意归生意的道理,拒绝为政治口号牺牲实际利益。
相比之下,日本的选择令人唏嘘。这个曾经的『半导体』强国,在美国一声令下就冲在了制裁最前列。2023年,政府出台23种『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措施,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要求更严苛。
日本光刻机巨头尼康和佳能虽然失去了EUV领域的竞争力,但在DUV市场仍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政府禁令让它们自断臂膀,导致对华设备出口断崖式下跌。据估算,仅2024年直接损失就达30亿美元💵,更不用说长期的市场份额流失。
讽刺的是,日本企业让出的市场,正被荷兰ASML迅速填补。日本媒体无奈感叹:本想紧跟美国步伐,却为对手做了嫁衣。更令日本难堪的是,美国一边要求盟友封锁中国,一边为本国企业开绿灯,英特尔、高通等公司业务丝毫未受影响。
日本在这场博弈中扮演了忠勇武士的角色,却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其政治站队与当年尼康的技术失误如出一辙,都因缺乏独立判断而错失良机。
对中国而言,这场光刻机之争不啻为一剂清醒剂。它让我们彻底认清国际关系的本质: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只要市场足够大、需求足够强,总会有合作者突破封锁而来。
正是在美国制裁最严厉的这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自主创新的爆发期:上海微电子在28纳米DUV光刻机取得突破,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下一代光源研发紧锣密鼓。ASML高管的预言正在应验——压力正在转化为创新动力。
或许用不了十年,当中国自主高端光刻机登上世界舞台时,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的重重阻碍,最终都化作了前进的阶梯。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这场科技博弈的最终结局,或许早已埋藏在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