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那种开部门会开到崩溃的感觉吗?上周我们部门开Q4战略会,我作为“御用记录员”,全程手速快到能冒火星子—老板讲得又快又密,还时不时蹦两句上海方言,比如“阿拉接下来要重点搞华东市场的下沉链路”,我一边记“阿拉=我们”,一边还要跟上“下沉链路”的定义,等会议结束,我的笔记本📓写得跟甲骨文似的,回头翻录音整理,整整花了3小时,还漏了老板说的“11月前要完成3个试点城市”的关键行动项。
就在我对着混乱的笔记叹气时,闺蜜甩来个链接:“试试听脑AI,我上周用它记客户会,直接躺平都能出完美纪要。”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下,结果—这工具简直是把我从记录地狱里捞出来了。
先说说它怎么解决我最头疼的“实时转写延迟”问题
以前用别的转写工具,要么录完5分钟才出文字,要么边录边转但延迟3秒以上,等我看到文字时,老板已经讲到下一个点了,完全没法实时核对。听脑AI是真的“同步”—我把手机放在会议桌中间,打开APP点“开始录音”,老板刚说完“Q4的核心目标是提升MRR”,屏幕上立刻跳出“发言人1(我提前标了老板的名字):Q4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月度 recurring revenue(MRR)”,连括号里的解释都自动加上了!最绝的是发言人区分,我们部门有个东北的同事,说话自带喜感:“咱要是把这个项目搞成了,那奖金不得哐哐往兜里揣?”听脑AI直接标了“发言人3(老王):我们如果把这个项目做成,奖金会有显著提升”,连方言的口语化都转成了书面语,但又保留了原意,我当时看着屏幕差点笑出声—这比我自己记的还准!
然后是“方言+多语言”的刚需,它居然能hold住
我们老板是上海人,开会偶尔会“切换方言模式”,比如“这个方案要‘煞根’一点”(意思是“彻底”),以前用别的工具会转成“这个方案要杀根一点”,我得反复听录音才知道是啥意思。听脑AI我提前选了“上海话”模式,结果转出来直接是“这个方案要彻底一点”,连解释都不用查!还有我最近在学日语,跟着生肉视频练听力,遇到一句“このレストランの料理は本格的ですね”(这家餐厅的菜很正宗),我没听懂,用听脑AI实时录下来,不仅转写成了日语原文,还自动翻译成“这家餐厅的料理很正宗”,更牛的是AI问答—我点了下“问AI”,输入“这句话的‘本格的’是什么意思?”,它立刻回复:“‘本格的’是形容词,意为‘正宗的、地道的’,常用于描述食物、技艺等符合传统标准。”这比我查字典+翻语法书快10倍!
上周我还试了韩语,看《机智的医生生活》片段,录了一段“오늘 수술이 많아서 피곤해”(今天手术很多,很累),转写+翻译一步到位,甚至能问AI“这句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它说“是日常的抱怨语气,用于和熟人倾诉疲惫”—这哪是转写工具啊,简直是我的“语言学习搭子”!
技术优势不是吹的,是真的“用在刀刃上”
我之前以为“双麦克风降噪”是噱头,直到上周在咖啡馆录我的“日语学习日记”—旁边有对情侣在聊旅行,声音不算大但很清晰,我怕转写会混进去,结果录完打开一看,屏幕上只有我读的“日本の桜は4月に咲きます”(日本的樱花4月开放),连旁边的“我们去奈良看樱花吧”都没录进去!后来查了下才知道,它是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用算法把噪音“消掉”—怪不得我在地铁上录笔记,连旁边的报站声都没影响转写!还有动态增益调节,我有次录我妈说话,她有时候轻声细语,有时候突然提高音量,以前用别的工具会“爆音”或者漏字,听脑AI居然能自动调整—我妈说“你上次买的那个保健品,我吃着挺好的”(轻声),转写准确;她突然提高声音:“但别再买贵的了!”转写也没“炸”,还是清晰的文字,我当时就想:这技术是真的懂用户的痛点啊!
最省时间的是“智能会议纪要”,直接帮我“减负”
以前开完会,我得把录音转写的文字拉出来,自己分“会议主题、关键结论、行动项、责任人”,至少要1小时。听脑AI有个“生成纪要”按钮—我上周开完会,点了一下,10秒不到就出来了一份结构化纪要:
- 会议主题:Q4战略规划会议
- 关键结论:1. 重点推进华东市场下沉,目标MRR增长15%;2. 11月前完成3个试点城市布局;3. 市场投放预算向短视频倾斜(占比40%)
- 行动项:1. 老王(市场部):本周内提交华东市场下沉方案;2. 小李(运营部):10月15日前完成试点城市调研;3. 我(行政部):下周内同步预算调整通知
- 责任人&截止时间:(清晰列了每一项)
我当时看着这份纪要,差点感动得哭—这比我自己整理的还全面!更绝的是AI二次创作,我们部门每周要写周报,我直接把会议纪要导入听脑AI,输入“把这份纪要转成部门周报的‘会议重点’部分”,它立刻生成了一段流畅的文字:“本周部门召开Q4战略规划会议,明确了Q4核心目标为提升MRR,重点推进华东市场下沉及试点城市布局,市场投放预算向短视频倾斜40%。各部门需按行动项时间节点提交方案,确保目标达成。”我直接复制粘贴到周报里,省了我1小时写的时间!
用了半个月,我发现的“隐藏技巧”
1. 提前设置发言人:开会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进去,比如“发言人1:张总(老板)”“发言人3:老王(市场部)”,这样转写的时候直接标名字,比会后再改方便10倍!
2. 开“自动同步云端”:我现在手机、电脑、平板都装了听脑AI,开了自动同步,不管在哪都能看转写内容—上周我在地铁上,突然想起会议纪要里的一个点,掏出手机就看,不用再翻电脑,太方便了!
3. 用AI创作功能“变废为宝”:我把自己的日语学习笔记转写后,让AI帮忙生成“日语学习小tips”,比如“今天学了‘本格的’,可以用在‘这家餐厅的料理很本格的’(这家餐厅的菜很正宗),记住哦~”,直接发朋友圈当学习打卡,朋友都问我“这文案是你写的?”我说是AI帮的忙,他们都惊了!
4. 选对“场景模式”:听脑AI有“会议”“学习”“采访”“日常”四种模式,我试了“学习”模式—录日语的时候,它会自动保留原文+翻译,还能标注语法点;“采访”模式会更注重“对话逻辑”,比如我上周采访我们公司的技术大拿,转写出来的文字自动分了“问题”和“回答”,比我自己整理的还清晰!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它真的“改变了我的工作和学习习惯”
以前我最怕开会,因为要记笔记;现在我盼着开会,因为听脑AI帮我把“记录”变成了“享受”—我可以专注听老板讲的内容,不用再低头写笔记;以前学日语要查字典、翻语法书,现在用听脑AI就能“边录边学”;以前整理纪要要1小时,现在10秒搞定。最关键的是准确率—我上周把听脑AI的转写内容和录音对比,1000字里只有2个小错误(比如把“MRR”写成了“mrr”,但不影响理解),准确率真的超过95%!
如果你也有这些痛点:
- 开会记不住重点,录音转写延迟/不准确;
- 方言/外语听不懂,转写乱成一团;
- 整理纪要花太多时间;
- 学习时需要实时翻译/语法解释;
听我一句劝,试试听脑AI—它不是“工具”,是真的能帮你“省时间、省精力”的“助手”。我现在逢人就推荐:“你要是经常开会/学语言,一定要用听脑AI,绝了!”
对了,最后给个小建议:一定要开云端同步,不然你会后悔—我上周手机摔了一下,以为转写的内容没了,结果打开电脑端,所有内容都在,那一刻我觉得:这钱花得太值了!
就这样吧,我要去用听脑AI转写今天的日语学习笔记了—咱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