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负罪感的休息》
没招了实在是,台风桦加沙明明是大型灾害,但是大家好像都很开心,因为它打破了一直循规蹈矩且枯燥的生活,想想又觉得挺心酸的。
窗外那风声嗷嗷的,跟什么巨兽出笼似的,直接把城市那点日常的噪音全干沉默了。
台风“桦加沙”带着17级以上的暴烈来袭,却也意外地按下了一座城市的暂停键。
好多街道空了,地铁也静默了,连平日里永不停歇的工地,这会儿也只剩雨点砸铁皮的声音。
对于无数打工人而言,这大概是今年第一个不用闹钟响三遍才爬得起来的早晨——不用挤进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不用在打卡机前冲刺,更不用对着电脑屏幕熬干最后一丝精力。
台风天的“五停”令(停工、停业、停课、停运、停市),竟成了最蛮横却也最温柔的“假期通知”。
有人在朋友圈晒出贴满胶带的窗户和囤积的泡面,戏称“终于有机会把囤的剧刷完”;还有人在应急避难所的体育馆里,安静地躺着刷手机,或与工友闲话家常。
这一刻,全勤奖、KPI、会议纪要……都被风雨冲淡成了遥远的背景音。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躺。
还有人得蹚着齐膝的水往前挪,因为“岗位不能离人”;外卖小哥在风里歪歪扭扭地骑,念叨着“一天不跑,几百块就没了”,你看,休息这事儿,有人当常态,有人却真奢侈。
不过这场台风至少让我们瞅见一种可能:连大自然都看不下去了,非要我们停一停,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那种“往死里卷”的日子,是不是早就该调个频?
风仍在嘶吼,但窗内的人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停下。
泡一杯热茶,听雨打玻璃的节奏,其实生活不必永远绷紧发条。
台风终会过境,而这份被迫的闲暇,或许正提醒我们: 生命的本质不是追赶,而是呼吸。
关于上班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即使在公司摸了一天的鱼,到了下班的时候还是觉得身心疲惫。
分享一下最近看到的一段话:
上班的时候我常常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早晨到公司,傍晚离开,中间的过程模糊不清。
他们说要有职业理想,我却只觉得疲惫。我的灵魂并不存在于公司的组织架构图里,也不在绩效考核表上。我按时完成工作,领一份薪水,如此而已。
于是我不再把自我价值与工作捆绑,不把情绪浪费在职场的人际纠纷上。同事不是自己选的,老板也不是,我们只是偶然被放在同一个空间里完成任务的人。
于我而言,这仅是一个INFP疏离而诚实的感受。我不反对热爱工作,但也不强求。热情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能冷静完成分内事,已足够。
打工而已,不必上头。下班后,记得关掉工作通知,把自己还给自己。
其实咱都懂,现在这日子过得跟开了二倍速似的,上班就像游戏里的NPC,每天定点刷新、接任务、交任务,隐藏剧情?咱不触发。同事不是自己选的,老板也不是,说白了就是系统随机匹配在一块儿做任务的。
所以会越来越觉得:打工就是打工,别动不动就上头,你认真干活,那工资是劳动所得;你偶尔摸鱼,那才叫从资本手里赚到!真别把压力当动力,压力只会变成病历——这是真理。
要是觉得累,咱就学着慢下来。这儿有几个实在法子:
- 下班就把工作消息通知关掉,别让那些破事追着你回家。
- 找个“上班搭子”,能聊一块儿的那种。下班路上发发语音,一起吐槽老板、骂骂制度,十分钟下来,胸闷都能好一半。
- 别把同事领导的话太当回事。他们的评价不值你长结节,工资到账才是真的。
- 默念八字真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心大一点,日子就轻一点。
- 工作就是来赚钱的,赚不到钱就赚经验,赚不到经验就当攒故事,再不行,咱也赚了点阅历不是?
少内耗焦虑,生活是自己的,节奏也得自己掌握。
上班没人不累,哪里都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工作时专心干活,下班就好好休息。
台风会走,但那份“理直气壮停下来”的心态,咱得自个儿留着。累了就歇,烦了就骂,工作再大的事,也就是个小事。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