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振宁和母亲8张合影,演讲台上提起母亲,他忍不住掩面而泣(9杨振宁)

这是杨振宁和母亲8张合影,演讲台上提起母亲,他忍不住掩面而泣(9杨振宁)

说起杨振宁这个人,大家第一反应多半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种高大上的科学巨匠形象。可要真聊他的家事,尤其是和母亲罗孟华的那份牵绊,你会发现,这位大科学家骨子里也是个普通中国人,孝顺得让人鼻子发酸。杨振宁1922年生在安徽合肥,罗孟华是他的母亲,比他大26岁,1896年出生在当地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的女人,裹小脚是常态,她也没逃过这关,只读过一两年私塾,没上过现代学校。但这不耽误她成为杨家顶梁柱,一辈子操持家务,养大五个孩子,还让全家在乱世里稳稳当当过下来。

杨振宁小时候,父亲杨武之去美国留学五年,母子俩相依为命,这段日子奠定了他们一生的感情基础。罗孟华没啥文化,但她知道怎么教孩子,从四岁起就用纸片一张张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下来,他认了三千多个字。五岁时,她又让他背《龙文鞭影》那本蒙学书,全书八千多字,两千多个故事,杨振宁背得溜溜的。这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却管用,杨振宁后来自己说,这份早年基础帮他打牢了语文底子,受益一辈子。

杨武之1923年去斯坦福读数学,第二年转芝加哥大学,1928年博士毕业回国。那时候杨振宁才六岁,全家先在厦门大学安顿,杨武之后来清华当教授,系主任干了十四年。罗孟华跟着丈夫到处迁徙,清华园里教授夫人多是留洋高知,她裹着小脚,没文化,日子不好过。但她不抱怨,专心管家,少出门应酬,一心伺候丈夫孩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家回合肥,杨振复在那出生,杨家七口人挤在老屋。1938年,杨武之带大家去昆明西南联大,杨振宁考上物理系,就在那读了六年书。联大条件苦,校舍是竹棚,工资缩水,杨武之月薪只剩战前几分之一。罗孟华白天洗衣做饭,晚上缝补衣服,手上全是茧子,但她把家管得井井有条,七口人虽瘦了点,都没生大病。这份持家本事,杨振宁后来总提,说母亲是家里精神支柱。

杨振宁的五个弟妹,也都沾了父母光。二弟杨振平1948年和邓稼先一起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物理。三弟杨振汉上海交大毕业,当过柴油机厂副厂长,还在香港办公司。四妹杨振玉复旦毕业,中科院生理所干科研,去美国后拿石溪大学神经生物博士,当高级研究员。五弟杨振复早慧,1955年上海中学生数学比赛前茅,1956年北大数学系,1959年病退学,1985年去世得早。罗孟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出息,心里肯定踏实。她自己没啥大出息,但丈夫杨武之1973年临终前说,她一生勤俭,奉献给丈夫子女。杨振宁兄妹间感情好,从小到大没啥矛盾,杨振玉晚年说,母亲是家里稳定器,大家都敬她。

现在说说那八张合影,这些照片散在不同年代,记录了杨振宁从婴儿到老年的点滴。最早一张是1927年,杨振宁五岁,在厦门和母亲拍的。那时全家刚从合肥迁来,他爬母亲膝头,双手抱她脖子,她轻抚他头发。背景是海边窗帘,简单温馨。第二张1929年,还是厦门,这次加了父亲杨武之,三人站在鼓浪屿日光岩前,杨振宁紧靠母亲,海浪声隐约,杨武之手搭儿子肩。这张照片,杨武之后来在背面题字,夸儿子有异禀。第三张1942年昆明,杨振宁二十岁,在联大木屋前和母亲合影,他帮她披围巾🧣,她抬头看他,身后弟妹身影模糊。那年联大遭轰炸,生活紧巴巴,这张照捕捉了难得的宁静。

第四张跳到1962年5月21日,日内瓦机场,杨振宁接父母,杨武之中间,罗孟华右边。他上前搀母亲,三人并肩走过人群。这次团聚,杨振宁在美国教书,父母从国内来,聊了不少家常。第五张1977年9月,机场重逢,杨振宁、母亲中间、妹妹杨振玉左边。她们推行李,杨振宁挥手招呼。这张是杨振宁从美国回国探亲时拍的,母亲已八十多,精神头还足。

第六张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六十岁,母亲八十六,他扶她走校园石板路,她拄拐杖🩼,树影斑驳。这年杨振宁在港讲学,特意带母亲散步。第七张1983年,香港中文大学教师宿舍,杨振宁跪地给母亲系鞋带,她坐床沿,伸手摸他肩。窗外下雨,房间书架满满,这张照出他孝顺的一面。第八张1987年新年,香港客厅,杨振宁端茶给她,她抿一口,两人对坐,钟表滴答。这张最揪心,因为那是母亲最后一次和他过春节,几个月后她就走了。

这些合影不是随便拍的,每张背后都有故事。杨振宁1945年去美国前,在加尔各答把母亲织的白毛背心寄回昆明给弟妹,那时他二十三岁,母亲织衣时手颤颤巍巍。留学后,他忙事业,母子见不着面,但每次回国都陪母亲。罗孟华晚年担心丈夫留学时抛妻弃子,她对杨振宁说过,要是父亲不要他们,她就带儿子去教堂吃教。幸好杨武之靠谱,回国后一直尊重她。杨振宁第一段婚姻1950年和杜致礼,那姑娘是他1944年在联大附中教书的学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女儿,两人1949年美国中餐馆偶遇。罗孟华对媳妇好,杜致礼也孝顺她。杨振宁拿诺奖1957年,母亲在国内听消息,肯定乐坏了,但没机会去瑞典现场。

1987年9月12日,罗孟华在香港病逝,九十一岁高龄。杨振宁从美国赶回,守到最后。这事对他打击大,五年后1992年6月9日,南开大学办学术讨论会,庆他七十岁生日。会上,杨振宁讲物理,还聊个人往事,用幻灯片放照片。从合肥老屋讲起,1923年他一岁,母亲抱他晒太阳。接着厦门五岁爬膝,鼓浪屿七岁靠母亲。昆明二十岁披围巾🧣。日内瓦接机,机场重逢,香港扶路系鞋。轮到最后那张1987年新年合影,杨振宁说,这是母亲和我最后一次过春节,声音就卡壳了。他右手遮脸,肩膀抖,泪水从指缝掉下来。台下五百多学者,全安静了,有人递纸巾。他擦擦脸,喝口水,继续讲母亲持家事,比如昆明洗衣手红肿,还坚持全家健康。演讲结束,掌声雷动,这事传开,大家都说,七十岁人还为妈哭成这样,真性情。

罗孟华的影响不止杨振宁一人,杨家兄妹都孝顺,杨振玉说母亲是炫耀,孩子们成功就是她骄傲。杨振宁在美国教书五十年,回国次数不多,但每次都陪母亲。1984年他带她去石溪大学办公室,她坐椅子上,看他论文堆,点头听讲。那年她八十八,腿脚不便,他推轮椅。母亲走后,杨振宁更珍惜家人,办基金会,推动教育。说到底,这八张合影像时间线,从1927年厦门小男孩,到1987年香港老儿子,每张都提醒,科学再牛,家才是根。杨振宁自己说,一生幸运多,少见,但这份母子情,才是最接地气的幸运。谁家没个妈,谁没为妈掉泪?

特别声明:[这是杨振宁和母亲8张合影,演讲台上提起母亲,他忍不住掩面而泣(9杨振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尼格买提与帕夏古丽离婚究其原因还是这个!(尼格买提和老婆合照)

他是主持界的新星,她是才华横溢的现代女性♀️,他们的结合曾收获无数艳羡的目光。 在尼格买提的认知中,家庭的完整是人生的根基。 而对帕夏古丽而言,这不过是她在维护自己的边界。她有自己的事业与节奏,无法随时为对方…

尼格买提与帕夏古丽离婚究其原因还是这个!(尼格买提和老婆合照)

九头身裁判狂赞容声:果蔬在冰箱“活”了!尊重食材才是真·高级!(九头身百科)

该系统获中国家电研究院认证,从制冰用水到储冰空间全流程杀菌保障,确保冰粒纯净健康。 作为2026世界杯™官方指定冰箱,容声始终以严谨态度打磨产品细节,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新鲜、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健康养鲜&quo

九头身裁判狂赞容声:果蔬在冰箱“活”了!尊重食材才是真·高级!(九头身百科)

脱口秀:你是笑着哭了,还是哭着笑了?(笑话 脱口秀)

但观众的笑声和陌生人的掌声让他在脱口秀的舞台上重拾自信,最终以“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的自我认可完成与过往的和解。 近年来脱口秀确实不只给我们带来了欢笑,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某些社会议题的讨论和行业规则的审视,…

脱口秀:你是笑着哭了,还是哭着笑了?(笑话 脱口秀)

年薪破百万、涨薪60%,人形『机器人』️企业疯狂「抢人」(年薪百万超过了多少人)

所以此类企业多倾向于招聘具备1-3年经验的人才,同时也欢迎跨界人才转型,对学历等硬性条件限制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驾领域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底层技术相通,人才所需的技术栈也高度重合,所以智驾领域的人才也成…

年薪破百万、涨薪60%,人形『机器人』️企业疯狂「抢人」(年薪百万超过了多少人)

孔雪儿今天也太美了,她甜度满分(孔雪儿舞台)

细长的眼线微微上挑,带着一丝俏皮和妩媚,卷翘的睫毛就像小刷子一样,一眨一眨的,简直要把人的心都给刷化了。她时而歪着头,露出甜美的笑容,那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能驱散所有的阴霾;时而又轻轻撩动头发,眼神里带着一…

孔雪儿今天也太美了,她甜度满分(孔雪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