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作为“工业粮食”,是支撑国民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原料。河南南阳市南召县作为中部最大的碳酸钙矿产基地,境内方解石矿储量约10亿吨,其中碳酸钙含量95%以上,白度在92%以上,以碳酸钙为主的绿色建材产业是全县重点培育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经过四十年产业积淀,南召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迭代,已形成从超细钙粉、纳米重钙、轻质碳酸钙到食品级钙粉的梯级产品体系,并逐步向人造岗石、塑胶改性、功能母粒、水性涂料、塑料型材、PVC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已培育形成了集“矿山开采—粉体加工—建材、管材、涂料”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近年来,招引了三棵树、立邦、东方雨虹、中能建、新广源等国际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先后入驻,使南召钙基新材料产业呈现新的行业龙头优势,成为全省13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年产值达到80亿元。
然而,南召县碳酸钙产业发展同样面临诸多瓶颈,如产业结构“重初轻深”,80%产能为普通钙粉,产能过剩、附加值低,超细粉、活化粉、功能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占比不足20%;企业格局“小散乱”,碳酸钙粉体加工企业241家中规上企业仅65家,缺乏欧米亚、英格瓷等龙头企业引领,同质化竞争严重;技术与人才短板明显,常规采用的雷蒙磨等传统设备较为落后,湿法研磨、超细改性等先进工艺普及率低,中高级技术人员人才短缺,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以及资源保障、市场竞争、产业承载力等挑战和压力。
“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是南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战略框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南召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南召县将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等举措,推动资源梯次利用、产业链延伸、创新链突破,实现“从填充型向功能型、从建材型向耗材型、从低端集群向高端基地”的三大转变,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碳酸钙产业集群。
在资源开发上,强化保障与绿色转型,争取国家、省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对资源品位分布进行勘查,做到“心中有数”。深化矿产资源整合,按照“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整合待出让矿区,统一开采、配给、管理。积极推进绿色矿山与智慧矿山建设,新建矿山要100%符合《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推行“智慧矿山”建设,把『数字化』管理、智能生产管控、安全监测系统落到实处。生产矿山要落实“边开采边复绿”,并推进矿区智能化改造,降低粉尘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产业链构建上,积极实现从“粉体”到“制品”的价值跃升。通过推动“立式磨+分级机+湿法搅拌磨”工艺高端化升级,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并在超细重质碳酸钙、活性重质碳酸钙、高分子碳酸钙功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加强科研和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实现工艺和中端粉体迭代升级。在产品下游端,要聚焦功能性、填充性塑料母粒、PVC/PE/PP、钙塑建筑模板等绿色建材、以钙造纸(塑)等环保包装、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塑件等汽车塑件四大领域,拓展高附加值制。
科技创新方面,将构建"五位一体"支撑体系,即,叫响一个品牌,扩大南召碳酸钙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建成一个研发中心,联合院校和科研单位,重点对超细超纯碳酸钙高值化利用技术、碳酸钙功能复合改性技术、低耗研磨设备研发、矿山固废综合利用、『数字化』生产管控等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成一个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覆盖至少15项碳酸钙指标检测,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提高效率;建成一所职业院校和服务中心,提供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对接服务,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瓶颈。建设一个物流中心,整合铁路、公路、水路资源,建立形成“矿山—园区—客户”物流链,形成集“研发—检测—服务—物流”为一体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与系统策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南召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十五五”开局在即,展望未来,面对资源丰富、政策叠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等多重发展优势,南召县将通通过“资源绿色开发、产业链高端延伸、技术创新突破、政策精准保障”等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碳酸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南阳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资料来源:南阳日报,由【粉体技术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